景祐六年七月,章衡率东洋舰队抵达室利佛逝故都(今巨港),此地虽经多年战乱,丁香、豆蔻依旧堆积如山,铜矿石亦随处可见。市舶司报,因多年商路断绝,丁香价格暴跌,章衡当即下令以霜糖、火酒易丁香、铜矿,同时以火山灰水泥筑“丁香巨仓”和“铜矿堡”。
丁香巨仓以鲸骨为梁,珊瑚水泥为墙,可储丁香五十万斤;铜矿堡则以火山灰水泥固铜矿石,防潮防锈。章衡亲书《丁香铭》《铜矿铭》,刻于仓门堡墙,以昭宋人足迹。
章衡深知铜矿潮湿易锈,丁香受潮则霉,遂与沈括连夜研制“火山灰水泥”。沈括以班达火山灰、珊瑚沙、蔗渣灰、鲸油为料,反复试验,终得配方:火山灰三斗、珊瑚沙一斗、蔗渣灰半斗、鲸油一斤,调以海水,可凝如石。此水泥不惧海水,反愈浸愈牢。
章衡大喜,命工部连夜以水泥筑“丁香巨仓”“铜矿堡”,三日成壁,七日成室。仓堡既成,室利佛逝土王大悦,愿以丁香、铜矿易宋货,岁岁不绝。
九月初三,丁香堡、铜矿堡同时落成。堡墙以火山灰水泥筑成,高两丈,厚一丈五尺,坚固异常。堡顶设鲸骨望楼,藏龙吟炮三十门。堡门悬赤日金龙旗,旗边绣火山与丁香,象征宋人足迹。
章衡亲书《丁香堡铭》《铜矿堡铭》,刻于堡门:“大宋景祐六年九月,章衡以火山灰水泥筑堡,固丁香、铜矿,永为宋土。”
十月二十,京师颁诏:“以章衡为香料群岛安抚使,仍兼东洋经略使;设香料司于明州,岁理丁香、铜矿税;铸香料通宝,年息三分,五年偿清;发流放者充匠,三年一考,无过者赐桉树牌。”
腊月初八,室利佛逝故都外,鲸骨桥横卧,桥首立“丁香堡”石碑,桥尾悬赤日金龙旗。章衡立于桥心,举杯邀月:“今日火山灰固堡,明日鲸火照海;火山灰未冷,丁香未凋,自此万里鲸波,皆为我宋人灯火!”
火山灰为城,丁香为记;赤日金龙,自此横越南海。
八月中旬,室利佛逝故都外,海面似一块巨大的黑曜石,倒映着赤道的繁星。章衡立于“鲲鹏三号”艉楼,手执新制的“星晷仪”,校准纬度。远处,丁香堡与铜矿堡的灯火连成一片,像两条火龙横卧海岸。
突然,瞭望斗挥舞赤旗——东南方海面出现五艘陌生帆影,船体低矮,桅杆上挂着新月旗。章衡眼底闪过一丝冷意:“海盗?”他传令:“升龙旗,转舵迎风,备鲸火飞廉!”
来者却是阿拉伯私商,非为掠夺,实为避风。他们在印度洋遭遇季风,损失过半,不得己夜泊香料群岛。章衡命停火,却要求检查船只。私商头领阿里不肯,双方僵持。
僵局中,李纲在私商船上发现一批龙涎香——阿拉伯商船以鲸脑油、龙涎香屑和硫黄制成的“希腊火”,正与私商交易。章衡大怒:“此乃宋人鲸火秘方!”他扣押私商,以龙涎香税为名,罚银十万两。
九月二十,京师风雪交加。紫宸殿暖阁内,炭火正旺,章衡八百里急递与龙涎香样本、星晷仪图同时呈上。
户部侍郎司马光:龙涎香可入药,可制高级香料,每斤折银五两,岁税可抵河北赈灾粮。
工部侍郎宋祁:星晷仪精巧,可测纬度,臣请设“星晷监”,以章衡所献图为蓝本,造仪百具,配南洋舰队。
新任御史中丞吴育:章衡擅扣私商,恐引外交风波,请遣使与巴格达哈里发交涉,以免树敌过多。
枢密副使富弼:香料群岛既为宋土,当设“龙涎香监”,以章衡兼领,岁税归三司,仍听枢密院节制。
翰林学士苏轼:臣请作《龙涎赋》,勒石于香料群岛,使后人知:宋人之香,可抵万金。
仁宗一一允之,笑曰:“龙涎可济民,星晷可固疆,自此南洋皆归大宋。”
十月十五,香料群岛外,龙涎香监正式成立。章衡命以火山灰水泥筑“龙涎堡”,堡高两丈五尺,藏龙吟炮二十门。堡顶立鲸骨旗杆,悬赤日金龙旗,旗角绣龙涎花纹。
堡成之日,阿拉伯私商阿里求见,愿以龙涎香易宋货。章衡纳其香,却以星晷仪测其船,发现私藏希腊火配方。他命缴械,以阿里为首者流放桉树港,余众充役。
十一月二十,京师颁诏:“设香料群岛龙涎香监,以章衡兼领;岁税龙涎香五千斤,折银二万五千两,归三司;铸龙涎香宝,年息三分,五年偿清。”
腊月初一,香料群岛外,鲸骨灯塔火光冲天。章衡立于龙涎堡顶,举杯邀月:“今日龙涎税万钧,明日鲸火照万里;鲸骨未老,龙涎未干,自此万里鲸波,皆为我宋人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