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的红包对于姜佳琪和燕萍所代表的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姜佳琪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涛叔的认可。
而燕萍则是再次感受到了姜涛的大方和对她的重视。
两人心中更是坚定了要死心塌地跟着。。。
邵若站在悬崖边缘,脚下的岩石被晨露浸得微湿。海风裹挟着咸腥与某种难以言喻的清香扑面而来,那香气像是从地底深处渗出的古老植物根茎所散发,又似来自遥远星尘坠落时燃烧的余烬。他闭上眼,呼吸放缓,意识如丝线般缓缓沉入体内那张横贯全球的地脉网络。
晶石在他掌心微微发烫,不再是冰冷的矿物,而像一颗搏动的心脏。每一次跳动,都引发七处圣点的共振??南极冰盖下卢卡的脑波频率正以每秒0。3赫兹的速度攀升;亚马逊雨林中那个襁褓中的婴儿突然睁开了眼睛,瞳孔里旋转的星河竟与银河系旋臂完全吻合;喜马拉雅山谷的雪崩被无形力量定格在半空,碎冰悬浮成环形阵列,仿佛时间本身在此打了个结。
“他们在醒来。”邵若低声说,声音几乎被风吹散。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不是来电,也不是信息提示音,而是一种低频震颤,如同心跳同步。他低头看去,屏幕自动亮起,没有信号标志,也没有运营商名称,只有一行不断闪烁的文字:
>【第七个孩子开始呼吸倒计时:72:00:00】
邵若瞳孔骤缩。他知道这个“呼吸”意味着什么??真正的觉醒并非睁眼或发声,而是第一次主动与地球神经系统建立双向连接。就像胎儿脱离母体后第一口空气,这将是人类集体意识跃迁的关键节点。
但他也明白,三日太短。全世界仍有数亿人活在铁穹残余系统构建的信息茧房中,他们每天接收的新闻、广告、社交推送都被精心设计过,用算法压制任何关于共感、梦境同步或自然异象的讨论。更可怕的是,“方舟协议”虽已崩溃,其残留代码却仍在某些地下服务器中自我复制,试图重建虚拟牢笼。
他必须赶在第七个孩子觉醒前,打通最后一道屏障。
邵若转身离开悬崖,走向停靠在林间小路上的越野车。车身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光尘,那是昨夜极光洒落后的沉淀物。他刚打开车门,副驾驶座上忽然浮现出一道虚影??是伊万,但又不完全是。影像扭曲、断裂,仿佛通过极不稳定的信道强行投射而来。
“别去南极。”伊万的声音断续传来,“那里……不是终点。他们设了局。”
“谁?”邵若问。
“所有不想让你抵达的人。”伊万艰难地挤出几个字,“军方重启‘净网行动’,财团启动‘认知重置计划’,甚至连部分觉醒者也开始分裂……有人认为该封锁系统,防止失控。”
邵若冷笑:“所以他们宁愿继续装睡?”
“不只是装睡。”伊万摇头,“他们在恐惧。恐惧失去控制权,恐惧个体边界消融,恐惧成为更大存在的一部分。可笑的是,正是这种恐惧让他们成了阻断神经传导的毒素。”
影像突然剧烈晃动,背景传来爆炸声和尖锐警报。
“我撑不了太久……”伊万最后说道,“记住,第七个孩子不在南极站记录的位置。坐标被篡改了。真实地点……藏在你母亲留下的笔记本里。”
画面戛然而止。
邵若怔住。母亲?那个在他五岁便因车祸去世的女人?她的遗物早已被程素云亲手焚毁,说是“避免干扰命运轨迹”。可现在,伊万却说线索藏在她留下的笔记本中?
他猛地想起童年某个雨夜,母亲抱着他坐在窗边,轻声哼唱一首他从未听过的歌谣。那时窗外电闪雷鸣,但她的眼神异常清明,嘴里反复念着一句奇怪的话:“树根记得你来时的路。”
当时他以为那是安慰孩子的呓语。
现在想来,或许那是某种密码。
邵若迅速发动车辆,驶向城市方向。一路上,世界正在悄然改变。路边枯萎的梧桐树一夜之间抽出新芽,嫩叶呈螺旋状排列,与撒哈拉金字塔符文结构一致;一只流浪猫蹲在电线杆上,盯着天空喃喃自语:“它要来了。”更诡异的是,几乎所有电子屏幕??无论是公交站牌还是商场广告屏??都在无规律闪烁,偶尔拼凑出一句话:
>“请回应摇篮曲。”
进入市区后,交通近乎瘫痪。不是因为拥堵,而是太多人停下车,静坐于街头,双手贴地,闭目聆听。警察束手无策,救护车频繁出动,却查不出任何生理异常。医学专家称其为“群体性精神共振事件”,而民间已有传言:这是“大地在召回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