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泰伯星人新任首脑疤洞所施展的将计就计,成功在人类网络中安插了一个伪装成刘翰洋意识的超级间谍程序包,也就是“疤洞2”,但也让人类完成了木星褐矮星化的超现实宇宙模拟。
模拟的结果让包括李素佳在内的太阳系科研局的所有人都惊诧万分,甚至都惊动了人类的政界和科学界。
谁也没有想到最终的模拟结果与伯顿爵士所假想的黑洞尺寸竟然惊人的一致。
即向现有8。3倍木星质量的木星内部发射一个直径为20公里的黑洞就可以引发木星内部氢核聚变并使其加速演化成一颗发光发热的褐矮星。
需要说明的是,与已故伯顿爵士的那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通过MR影像再建系统还原过去时空场景后,再以中微子耦合量子通讯粒子的形式穿透时空壁垒,继而实现了过去与现在时空的即时对话。
在那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科研人员向伯顿爵士抛出了一个拥有8。3倍木星质量的富氢气态巨行星(类木星体)如何快速演化成一颗褐矮星的命题。
伯顿爵士随即给出了向其内部发射一个直径为20公里的黑洞即可实现上述目标的假想答案。
这一假想答案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情有可原,因为谁也不敢拿整个太阳系的命运作赌注,毕竟没有经过实验验证。
一旦出现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黑洞的尺寸过小尚不构成危害,一旦大过临界值就会让整个太阳系沦为失控黑洞的盘中餐。
当然,若没有李素佳的私心,这场超现实宇宙模拟兴许也不会进行,木星褐矮星化也可能永远停滞。
所以,也不能责备李素佳,得到一个经过验证的黑洞尺寸才是严谨和负责任的体现。
总之,一切都在机缘巧合之下应运而生。
这场超现实宇宙模拟结束后,李素佳在第一时间就将结果呈交给了威尔顿,经威尔顿批示后,木星褐矮星化的实操工作正式开始。
该工作由李素佳牵头并协调相关部门加以实施,项目代号为“夸父”,她也顺理成章地能为了项目总指挥。
经过3个月的精心准备,“夸父”工程的实施方案终于通过验收。
该工程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采用爱因斯坦冷凝态粒子加以被高能粒子流激发后,制造出一个直径为20公里的黑洞。
第二阶段就是向木星内部发射上述尺寸的黑洞,继而引发木星内部氢核聚变,使其迅速演化成一颗发光发热的褐矮星,即次恒星。
李素佳虽为“夸父”工程的总指挥,但具体实施起来还需木星及木卫二开发署、太阳系环境科研局等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士的鼎力相助。
不过,李素佳最倚重的还是刘翰洋的意识,他除了有通过高能粒子流激发爱因斯坦冷凝态量子材料形成微型黑洞的实际经验外,还会给她带来无可替代的、只有他们才能读懂的情绪价值。
无论奇峰绝壁,也无论一马平川,只要刘翰洋在她身边,一切都会峰回路转、走向成功。
可李素佳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刘翰洋的意识已经被泰伯星人全面绞杀并调包,这个伪装成刘翰洋意识的泰伯星人程序包被永久地植入在了人类的网络世界中。
它不仅拥有刘翰洋的一切记忆,还在性格、说话及思维方式等方面也与刘翰洋高度一致。
它就是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网络间谍,时时刻刻都游走在人类网络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至此,人类世界已对泰伯星人完全透明、毫无秘密可言。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此时,它的羽翼未丰,仍以潜伏、窃听及监视为主,待时机成熟后,才会给人类致命一击。
又过了大约1个月,“夸父”工程正式开始实施。
随着大量的爱因斯坦冷凝态量子材料被集中到了高能物理及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下辖的原子研究中心,其中心主任张?带领着骨干力量也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参考了刘翰洋意识所提供的行动方案后,张?等一众科学家又进行了一番详尽的计算机模拟,终于验证了方案中具体的量化指标及步骤。
具体的量化指标为:若要制造出一个直径为20公里的黑洞,必须集中15。1公斤的爱因斯坦冷凝态量子材料及0。5公斤的希格斯玻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