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所有人:灯还在亮,我就没倒。
>??徐三”**
他将纸张交给队员们:“用最快的方式复制,用最显眼的地方张贴。让他们知道,谎言飞得再快,也追不上一句真话的脚步。”
六点整,第一缕阳光洒在小卖部门前。那盏煤油灯仍在燃烧,火焰微微晃动,却不曾熄灭。几个孩子围在门口,捧着昨夜分发的饼干,小心翼翼地问:“哥哥,今天我们还能攒积分吗?”
“当然能。”徐三蹲下,拿出新的积分卡,“而且今天双倍积分??只要你们做一件事:把这张纸条读给三个大人听。”
孩子们接过纸条,蹦跳着跑开。
七点二十三分,美军陆战队正式宣布佩里硫战役结束。广播中传来胜利号角,但徐三的表情并未轻松。“真正的战斗才刚开始。”他对艾丽莎说,“占领不等于解放。制度会重建,军队会撤走,但如果人心依旧恐惧,那么下一个佐藤还会出现。”
艾丽莎凝视着他:“所以你要留下来,不只是为了守这间店,是为了守住一种可能性。”
“嗯。”他点头,“让人们记得,曾经有人选择温柔地抵抗。”
八点四十五分,一艘登陆艇靠岸,跳下一名美军军官,肩章闪亮。他手持公文袋,直奔小卖部。“徐先生?”他敬礼,“我是太平洋战区情报协调官哈里斯少校。上级授命您立即随我撤离,您的贡献已被最高指挥部确认,您将获得盟军特别荣誉勋章,并受邀赴华盛顿述职。”
徐三摇头:“谢谢,但我不能走。”
“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后续清剿行动可能会波及平民区,您会被困在这里!”
“我知道。”徐三指向门外排队领早餐的孩子们,“但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战略撤退’。他们只知道,昨天有人给他们糖,今天会不会来。”
哈里斯沉默良久,最终从公文袋中抽出一份文件:“那请您至少签署这份授权书。我们将以‘徐三网络’为基础,建立南太平洋民间抵抗力量档案库。您的经验,必须留存。”
徐三接过笔,在签名栏写下“为民服务,不负此生”八个字,而非名字。
“这才是我的署名。”他说。
中午十二点,天空放晴。阳光炽烈,照在徽章上,折射出七彩光芒。徐三站在门前,亲手将新模具嵌入柜台上方的展示框。旁边贴着一张告示:
>**“本店将于明日起全面升级服务。
>新增项目:免费书写家书、代寄遗愿、儿童识字课、战后职业规划咨询。
>所有商品继续积分兑换,积分规则不变。
>特别提醒:仇恨不参与积分累计,也不予兑换。”**
下午一点,第一批学员来了??六个孩子,最大不过十二岁,最小只有六岁。徐三教他们写第一个字:“人”。
“为什么是‘人’?”一个小女孩问。
“因为所有故事,都是从‘人’开始的。”他握住她的手,一笔一画写下,“撇是站立的脊梁,捺是迈出的脚步。做人,就要站得直,走得稳。”
两点半,玛琳带来消息:横须贺工坊已启动量产,首批三千枚新徽章将在十日内送达。“他们会随补给船一起运来,”她说,“每一枚都内置微型频率识别芯片,可用于战后身份认证。”
徐三点头:“告诉他们,不要刻编号,刻一句话:‘你曾照亮过谁?’”
三点十七分,风铃忽然剧烈作响。
所有人抬头望去??远处山丘上,一面旗帜缓缓升起。不是太阳旗,也不是星条旗,而是一面白底绿边的布旗,中央绘着一间简陋小屋,屋前站着许多人,手牵着手。
“那是……”艾丽莎喃喃,“是我们画过的‘理想之城’草图。”
“有人把它做出来了。”徐三微笑,“看来,不止我们相信春天。”
傍晚六点,暴雨再次来袭。雷声滚滚,仿佛天地也在为这场漫长的坚守哀鸣与欢呼。就在闪电劈开云层的瞬间,一道强光自海面射来??是“飞鱼号”潜艇的信号灯,连续闪烁三遍:
**“使命未竟,吾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