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站在窗前,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她忽然想起阿海送来的那张照片??渔民们围看鱼群图的笑容,孩子们奔跑的身影。这些平凡而真实的幸福,正是他们投身超导研究的初心。
可现在,这门技术背后隐藏的力量,似乎正悄然撕裂现实的边界。
“你觉得,”她轻声问,“我们是不是打开了不该打开的门?”
吴浩走到她身旁,没有看她,而是凝视着远处升起的第一缕阳光:“门早就被打开了。只是有人选择遗忘,而我们……必须记住。”
七小时后,一架军用专机降落在滨海市秘密机场。舱门打开,一名身穿灰色呢大衣的老人被轮椅推出。他的头发雪白,面容枯瘦,但双眼依旧锐利如刀。
“我是陈志远。”他对迎接的人群说,“带我去见那枚线圈。”
与此同时,月球虹湾基地外,一道极微弱的紫光从隔离平台上的新线圈表面浮现,如同呼吸般明灭。监控摄像头记录到,在那一瞬间,月壤中某些细小颗粒竟短暂悬浮了0。7秒,仿佛重力消失了。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实验室里,深海线圈的温度毫无征兆地上升了0。3℃,尽管恒温箱依然稳定在25℃。
两枚相隔三十八万公里的线圈,正在以人类尚不能理解的方式,彼此呼唤。
三天后,欧洲空间局代表团如期抵达。为首的科学家彼得森在听完情况通报后久久不语,最后只问了一句:“你们打算怎么办?继续研究,还是销毁它们?”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吴浩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前,调出两张图片:一张是阿海渔村的孩子们抱着海胆欢笑的模样;另一张是月球能源站点亮后,荒原上那座淡紫色灯塔的远景。
“我们不会停止。”他说,“但我们也不会盲目前进。从今天起,成立‘双线圈联合研究组’,由陈老担任顾问,林薇负责材料分析,我牵头系统建模。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这段历史,而是驯服它。”
“驯服?”彼得森皱眉,“你确定人类有能力驾驭这种力量?”
“不确定。”吴浩坦然回答,“但正因为不确定,才需要更多人一起走这条路。超导技术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发电、交通或采矿。它是桥梁,连接已知与未知,过去与未来。”
会议结束当晚,林薇独自来到实验室。她戴上防护手套,轻轻打开密封舱,凝视着那枚来自深海的线圈。铜锈已被彻底清除,露出银灰色的金属本体,在灯光下泛着冷冽光泽。
她取出一支微型探针,小心翼翼接触线圈表面。就在触碰瞬间,示波器上跳出一段奇异波形??不是电磁信号,更像是某种编码化的脉冲序列,每隔1。6秒重复一次,持续整整十三次后中断。
林薇心跳加速。她调出计算机解码程序,输入傅里叶变换滤波。几分钟后,屏幕上缓缓拼出一行字符:
**WARNING:DONOTRECONNECT**
警告:切勿重连
她猛地后退一步,呼吸停滞。这不是机器故障,也不是环境干扰。这是信息??来自三十年前,来自那场湮灭的实验,来自某个仍在挣扎传递讯息的存在。
她立刻拨通吴浩电话,声音颤抖:“吴浩,我知道为什么那支科考队消失了。他们不是死了……他们是被‘吸进去’了。那个实验创造了局部时空泡,把他们困在了一个折叠维度里。而现在,如果我们让两个线圈重新建立耦合,同样的事会再次发生??也许规模更大。”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吴浩的声音传来,平静却坚定:“那就更要搞清楚怎么进去的,以及……怎么把人带回来。”
第二天清晨,陈志远坐着轮椅来到实验室。他看着那枚线圈,久久不语,最后伸出布满老年斑的手,轻轻覆在线圈外壳上。
“志远……”他嘴唇微动,像是在呼唤某个名字,“你还记得吗?我们说过,要让光飞得比时间还快。”
刹那间,线圈表面紫光暴涨,整个房间的灯光忽明忽暗。监控系统全部离线,十秒后恢复正常。而当技术人员检查数据时,发现线圈内部多了一段此前从未记录过的磁畴结构??形状竟与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惊人相似。
吴浩站在门外,透过防爆玻璃看着这一切。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超导技术不只是改变世界的工具。
它正在重新定义“世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