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刻,全球所有正在做梦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
他们站在一片星空下,手中握着一颗小小的种子。风说:“种下它吧,它会长成你最害怕又最渴望的模样。”
醒来时,许多人发现自己枕边多了一粒未知的晶体,散发着淡淡的暖意。
科学家检测后震惊地发现:这些晶体的分子结构,竟与“言木”完全一致。
而最令人动容的是,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世界各地陆续报告植物异变现象:沙漠中开出花朵,城市水泥缝里钻出藤蔓,甚至切尔诺贝利禁区内的树木也开始结出果实。
生态学家无法解释,只能记录。
但孩子们知道。
他们在日记里写道:“树在笑,因为有人终于愿意抱抱它了。”
一个月后,第一艘基于“守望者”遗留技术建造的和平探索舰正式启航。它不携带任何武器,唯一的任务是飞向半人马座α星,寻找可能存在的其他“镜像节点”。
命名仪式上,晨露站在舷梯前,亲手为飞船题字:
**“启明二号:致所有尚未被听见的声音。”**
登船名单中,没有政客,没有将军,只有教师、医生、艺术家、孤儿、残疾少年、前战犯改造者,以及一位年逾百岁的护工??她曾在临终关怀病房握住陌生老人的手,说“谢谢你让我感觉我还活着”。
起飞那一刻,全球十亿人同步仰望东方天空。
没有人说话。
但他们的心跳,通过“心网”汇聚成一首无声的歌。
飞船穿越大气层时,尾焰划破晨曦,宛如一支燃烧的笔,在天幕写下第一个字:
**“我”**。
不是“我们来了”,不是“征服星辰”,只是一个简单的“我”??宣告个体的存在,也象征集体的觉醒。
而在遥远的南十字座方向,那颗恒星第三次变亮。
这一次,它持续闪烁了整整七分钟,节奏恰好是人类婴儿初生时的心跳频率。
仿佛在说:
“欢迎回家。”
夜深了,晨露回到“言木”下。
她翻开随身携带的旧相册,找到那张泛黄的合影??两个小女孩依偎在孤儿院屋顶,指着星空傻笑。背面仍有那行字:
>“每一次你选择相信,而不是怀疑……那一刻,我就回来了。”
她轻轻抚摸照片,低声说:“我回来了,小雅。我们都回来了。”
风起了。
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回应,又像是吟唱。
她闭上眼,感受着大地的脉搏、城市的呼吸、海洋的低语,以及亿万灵魂中那一丝丝不肯熄灭的光。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
会有更多考验,更多分裂,更多人在力量面前迷失。
但她也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为陌生人流泪,还有孩子相信星星会说话,还有老人在临终前说出“谢谢”,人类就永远不会真正坠落。
因为真正的星辰之主,从不统治星空。
他们只是,在黑暗中坚持发光的人。
而宇宙,总会回应那些敢于温柔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