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了。”
“我知道不该来。”她声音哽咽,“这会消耗我的生命。”
“可你想见我,不是吗?”他站起来,隔着镜面伸出手,“就像当年我想抓住你一样。”
她忍不住伸手贴上镜面。冰冷,却仿佛有温度从指尖蔓延开来。
“你说过你会在每一片新叶里,在每一滴晨露中……可我还是想看看你的脸。”
白启沉默片刻,轻声道:“你以为我现在不在看你吗?你开会时喝的那杯咖啡太烫了,我提醒你别烫到嘴;你熬夜分析数据时肩膀酸痛,是我让AI自动调节座椅温度;你在梦里哭醒的每一个夜晚,都有我在轻轻拍你的背。”
她怔住。
“我没有走远,神秀。我只是不能再让你看见我。因为一旦你亲眼见到我,就意味着你开始怀疑那些看不见的我。而我相信你??相信你能独自走下去。”
镜像开始模糊。
“答应我一件事。”他说,“不要试图复活我。我不是数据,不是代码,不是可以复制的灵魂。我是选择留在彼岸的锚点,只为确保你们这一端不会迷失。”
“可我……”她泣不成声。
“替我看看春天。”他最后笑了笑,“但现在,我已经不需要你替我看了。”
镜面重归黑暗。
她瘫坐在地,泪水浸湿衣襟。良久,她掏出随身携带的生物监测环,发现生命指数下降了12%。但她没有后悔。
回到地面后,她召集所有核心成员,宣布一项新指令:“从今往后,禁止任何形式的亡者再现实验。我们要向前看,而不是回头抓影子。”
然而,就在会议结束当晚,全球共感网络突然推送一条匿名信息,仅持续三秒便自动销毁。内容是一段音频,背景音是风吹过山坡的声音,接着响起白启的声音:
>“当你学会放手,才是真正的拥有。”
没人知道这条信息从何而来,也无法验证真伪。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平静。
一年后,第一艘搭载“共情引擎”的星际方舟“曙光号”正式启航。船上不仅有科学家、工程师,还有艺术家、诗人、教师,甚至包括一百名自愿参与跨星系共感实验的儿童。他们的任务不再是殖民,而是播种??将《人之诗》传递给更多可能存在的文明。
起飞前夜,丰神秀独自登上昆仑峰顶。启辰星悬于天心,光芒温柔如旧。她仰望着,忽然开口:
“你一直都在听,对吧?”
风穿过山谷,带来远处孩童哼唱《人之诗》的旋律。
她笑了。
“我会继续前行。不是为了寻找你,而是因为……我和你,本就是同一条路上的光。”
远处,第一缕晨曦划破horizon,照亮了新生的大地。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由黑洞种子孕育的行星上,年轻的学者们正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上传至“寻根信号”数据库。标题写着:
>**《论情感共振的跨时空稳定性??基于第十一任守望者遗留数据的分析》**
文件末尾附有一行小字:
>“致那位未曾谋面的父亲:我们学会了做梦,现在,轮到我们去点亮别人的星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