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0章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IRR)反而比传统方案高出3到5个百分点!投资回收期还能缩短两年!”
苏诚敲击扶手的手指停住了,他微微坐直了些身体,问道:“成本呢?这么大手笔的储能,初始投资肯定飙升,专家没质疑?”
“质疑了!当然质疑了!”
刘萍立刻回答,语气甚至带着一点“与有荣焉”的兴奋,“当时就有经济专家当场提问。可苏哲早就准备好了!他马上切换PPT,展示了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分析。
他说初始投资确实会增加30%到35%,但发电收益提升40%,而且储能电站本身还能通过参与电网调峰调频,每年创造额外十亿级别的收益!
综合算下来,经济效益远超传统方案!他还提到了‘电池梯度利用’的概念,进一步摊薄成本。数据非常扎实,逻辑严密,那位提问的专家听完,当场就没话说了,还在本子上猛记。”
苏诚缓缓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深处那抹锐利的光芒亮了几分。
刘萍继续汇报,语速更快了些:“接着又有技术专家追问安全性和寿命。小哲对答如流,后来连电网调度的问题,他都给出了‘虚拟电厂’聚合调控的解决方案,说已经和国网华东分公司对接过了。整个汇报过程,条理清晰,数据过硬,把可能被质疑的点全都提前堵死了!”
“好。”
苏诚只说了一个字,但分量很重。
“爸,您没看到当时会场那个气氛变化!”刘萍的声音充满了感慨,“从苏哲开始讲储能方案起,专家们眼睛都亮了,交头接耳,全是震惊和赞叹。之前那些同情、看戏的眼神全没了!等小哲汇报完,鞠躬下台的时候,掌声雷动!比给黄江的响亮不知道多少倍!那是真心的佩服!”
她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结果毫无悬念。后续的流程基本就是走个过场。苗主任后来主持决策会议,基调完全变了,重点全放在如何支持落地京海方案上。
最终正式通知,项目落户京海。爸,苏哲他。。。他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硬生生把这个项目从几乎不可能的境地抢了回来!他之前一点风声都没透,连我都瞒住了,这孩子。。。真是太沉得住气了!”
刘萍最后这句话,带着母亲特有的骄傲,也有一丝被儿子“蒙在鼓里”的微妙抱怨。
苏诚听完,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对着话筒,语气平稳地说道:“嗯,我知道了。这件事,小哲做得很好。你辛苦了,也替他高兴吧。”
“爸,那我先挂了,这边还有点后续手续要处理。”
刘萍说道。
“好。”
苏诚应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书房里恢复了安静。
苏东迫不及待地冲到父亲面前,激动地问:“爸!刘萍怎么说?我好像听到项目拿下了?苏哲他怎么做到的?”
苏诚把电话放回原位,重新靠回躺椅,闭上了眼睛,仿佛刚才听到的只是一个寻常的工作汇报。
过了好几秒,他才慢悠悠地开口,语气带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淡然:“嗯,拿下了。小哲在会上提了个‘海上风电+先进储能’的方案,数据很扎实,把发改委的专家和领导都震住了。黄江那边,没话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