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心头一震。
的确,如今百家争鸣,万声喧哗。有人揭露真相,也有人借“真实”之名散布仇恨;有学者还原历史,也有狂徒打着“自由”旗号鼓吹暴力。真假混杂,善恶难辨。人们不再怕沉默,却开始惧怕混乱。
“你会成为新的审判者吗?”苏挽云问。
“我不会。”陈砚坚定道,“但我可以做一个守门人。守住底线:不杀人,不说谎,不以正义之名行暴政之事。”
苏挽云点头,身影渐渐淡去。
“很好。那你便是‘初语者’的最后一环。”
她消失前留下最后一句话:
>“记住,真实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从此以后,你们必须学会在光中行走,哪怕影子依旧跟随。”
数月后,新学宫在原“问言堂”遗址建成,取名“启明院”。院中无讲席,无等级,唯有圆坛一座,称“共语坛”,每日开放,供任何人登台言志。墙上刻着三句话:
>**你可以犯错。**
>**但不能说谎。**
>**更不能剥夺他人说话的权利。**
陈砚并未留在院中任教,而是背着桃种,继续行走于荒村野岭。每到一处,便种下一株桃树,教孩童识字,讲一段过往。孩子们问他名字,他只笑笑:“叫我陈先生就好。”
某个春夜,他在山村歇脚,篝火旁围坐着十几个孩子。最小的那个举手问:“陈先生,你说的故事都是真的吗?”
他看着跳动的火焰,想起寒州雪地里的血书,想起云阙塔前的舍利,想起千万人在高台上流下的眼泪。
“我不知道全部是不是真的。”他轻声说,“但我知道,每一个愿意说出真相的人,都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真实一点。”
孩子眨眨眼:“那……我也能说吗?”
“当然。”他递过一支炭笔,“你想说什么,就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个字。”
孩子接过笔,在地上歪歪扭扭写下:“我想妈妈了。”
火光映照中,陈砚忽然觉得胸口一热。
他摸出手帕,轻轻包住那枚始终贴身携带的桃核??里面藏着小女孩的声音:“爸爸,我知道你打仗是为了保护我们……”
如今,这声音不再刺痛他,而是温暖他。
他抬头望向星空,桃花随风飘落,一片恰好停在他的肩头。
叶脉之上,浮现出最后几行字:
>“你不必完美。”
>“你只需诚实。”
>“这就够了。”
他笑了。
风吹过山谷,带来远方桃林的低语,像是千万人在轻轻回应:
“够了。”
“这就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