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会其他乐器的不知有没有表演机会呢。”
一句句无声或有声的惊叹,皆如最珍贵的回响。
星星点点在夜空广场的舞台下绽开。
“开启人们的耳朵和心灵去接触庄严的音乐”,这份“初愿”被曾经的范宁视为过于“宏大”,甚至有些觉得不太适合宣之于口。
此刻,这些场景??舞台上的大学合唱团亮相,广场上的“巨人”交响曲快闪、音乐救助教室里的“练声游戏”。。。。。。却交织在了一起。
追奉,启明。
那份慰藉,感动,超越了时空,同样伟大而宁静。
“你们在这里所听的音乐,所学的知识,所合唱的每一支歌,所收获的每一种感动,将会永远铭记于心……………”
讲台前的范宁在少年少女的殷切目光中叙说。
“它们将成为你们生命中的光与血。”
钢琴前的范宁为合唱团员们落指而和。
一页页的谱子被翻动。
说起来,以前的自己弹古典弹得多,视奏和即兴能力并不出众,但后来赶鸭子上架,流水线排练,少不了生吞谱面,被逼“自创”,结果后者两种能力硬生生练起来了。
也何尝不是一种互相成就。
“继续好好弹你的钢琴,写你的曲子。。。。。。”
古尔德院长临死前的嘱咐仍在心底回荡。
范宁指尖下的曲目变了,不再只是钢琴伴奏,是更有难度的即兴式华彩;舞台上的同学们也变得更多了,不单有合唱团,还有独唱,还有指挥和管弦乐队。
这是后来作出了更大成绩,得到了更多资源后,那次校际交流演出上的贝多芬《C小调合唱幻想曲》。
范宁看到了指挥台上顾老师欣慰的笑。
排山倒海的掌声,听众席上的人接二连三站起。
“夜行漫记”的旋律转为一段温暖、宽广、带着师者威严与慈爱的行板。
在很多不同的角色里,范宁既是学生,又是老师。
他被很多平凡的人欣赏、教育,受到他们的影响,又欣赏和传授了更多平凡的人,影响了其他人的人生。
入流的“格”的第一层级,叫做“飞蛾”。
飞蛾扑火,向死而生。
艺术的精神在万千重时空中传承。
至少曾在万千重时空中传承过。
光影扭曲之间,范宁竟在暗沉的听众席上看见了另外的面孔,他的身形一颤。
安东老师竟然看到了这场演出,也在对着他笑。
一束一束的鲜花,被呈递到了范宁的手上。
范宁用力地朝那个方向丢了过去。
“安东老师!?。。。。。。。"
“老师!!您看到了吗??”
范宁有一瞬间很想哭,很想用力呐喊出声。
但他连自己喉头的颤动都感觉不到。
那个方向的光线实在太过晦暗,花束化为一道道锐利的脱离图层的抛物线,不知究竟落到了何处。
范宁急得直接跳下了舞台,朝那个方向的走道奔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