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丙申年)
春季,正月,吴汉在鱼涪津打败公孙述的将领魏堂、公孙永,接着包围武阳。公孙述派女婿史兴去救援,吴汉迎战并击败了他,趁机进入犍为郡境内。犍为各县城的官员都据城坚守。刘秀下诏书让吴汉首接攻打广都,占据公孙述势力的核心地带。吴汉于是进军攻打广都并将其拿下,还派轻骑兵去烧毁成都市桥。公孙述的将领们十分恐惧,日夜有人叛逃,公孙述即使诛杀叛逃者全家,也无法制止。刘秀一心想劝公孙述投降,又下诏书告诉他:“别因为来歙、岑彭被杀害就心存疑虑,现在及时归降,还能保全宗族。我亲手写的诏书,机会难得,不会有很多次。”但公孙述始终没有投降的意思。
秋季,七月。冯骏攻克江州,抓获了田戎。
刘秀告诫吴汉:“成都有十多万军队,不能轻视。你只要坚守广都,等他们来进攻,别主动和他们硬拼。要是他们不敢来,你就转移军营逼近,等他们疲惫了,再出击。”吴汉却趁着连胜的势头,亲自率领两万步兵和骑兵逼近成都。在离成都城十多里的地方,他背靠长江北岸扎营,架起浮桥,让副将武威将军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长江南岸,两座军营相距二十多里。刘秀得知后大惊失色,责备吴汉说:“之前给你千叮万嘱,怎么临阵就乱了方寸!你既轻敌深入,又和刘尚分开扎营,一旦有紧急情况,根本来不及互相救援。敌人要是出兵牵制你,再用大军攻打刘尚,刘尚一败,你也得完蛋。幸好现在还没出事,赶紧带兵撤回广都。”诏书还没送到,九月,公孙述果然派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率领十多万人,分成二十多个营,进攻吴汉,又派别的将领率一万多人去牵制刘尚,让他们无法相互救援。吴汉和敌军大战一天,战败后退回营垒,谢丰趁机包围了他。吴汉召集将领们激励道:“我们翻山越岭,转战千里,深入敌人地盘到了成都城下,现在我和刘尚两处被围,彼此孤立,形势危急。我打算悄悄带兵到南岸和刘尚会合,集中兵力抵抗。大家要是能齐心协力,各自为战,还有机会立大功;要是做不到,必定全军覆没。成败就在此一举了。”将领们都说:“行!”于是,他们犒劳士兵,喂饱战马,紧闭营门三天不出,还多插军旗,让烟火不断,制造假象。到了夜里,士兵们口中衔枚,悄悄带兵和刘尚会合。谢丰等人毫无察觉。第二天,他们分兵抵御江北的吴汉,自己则率军攻打江南。吴汉出动全部兵力迎战,从清晨打到傍晚,终于大败敌军,斩杀了谢丰、袁吉。之后,吴汉带兵撤回广都,留下刘尚抵御公孙述,并把情况详细上奏,深刻地自我检讨。刘秀回复说:“你撤回广都,做得很对,公孙述肯定不敢绕过刘尚来攻打你。要是他先攻刘尚,你从五十里外的广都率领全部步兵、骑兵赶去救援,正好能在他们疲惫困顿时发动攻击,一定能打败他们!”此后,吴汉和公孙述在广都到成都之间交战,八战八捷,最终把军队开到成都外城。臧宫攻克绵竹,拿下涪城,斩杀公孙恢;又接连攻下繁县、郫县,和吴汉在成都会师。
李通想避开权势,便上书请求退休。过了两年,刘秀才同意他上交大司空印绶,让他以特进的身份参加朝会。后来有关部门上奏分封皇子,刘秀感念李通最早参与谋划拥立自己,当天就封李通的小儿子李雄为召陵侯。
公孙述陷入困境,问延岑:“现在该怎么办?”延岑说:“男子汉就该在绝境中求生,怎么能坐以待毙!钱财容易聚集,别太舍不得。”公孙述于是把金银布帛全拿出来,招募了五千多名敢死队员交给延岑指挥。延岑在市桥虚张声势,竖起军旗,击鼓挑战,却暗中派奇兵绕到吴汉军后面发动袭击,吴汉战败落水,最后拽着马尾才得以逃生。此时汉军只剩七天的粮草,便偷偷准备船只,打算撤退。蜀郡太守南阳人张堪听说后,急忙去见吴汉,分析说公孙述必败,劝他不要撤军。吴汉听从了建议,故意示弱来引诱敌军。冬季,十一月:臧宫率军进驻咸阳门;戊寅日,公孙述亲自率领几万人攻打吴汉,派延岑抵御臧宫。双方展开大战,延岑三次交战都获胜,从早晨打到中午,士兵们连饭都没吃,全都疲惫不堪。吴汉趁机派护军高午、唐邯率领几万精锐士兵发动攻击,公孙述的军队顿时大乱。高午冲入敌阵,一枪刺穿公孙述的胸部,公孙述坠马,左右随从将他抬回城里。公孙述把军队交给延岑指挥,当晚就死了。第二天一早,延岑献城投降。辛巳日,吴汉杀光了公孙述的妻子儿女,将公孙家族全部灭族,连延岑的家族也没放过,还纵容士兵大肆抢掠,放火烧毁了公孙述的宫殿。刘秀得知后十分愤怒,严厉斥责吴汉,又责备刘尚说:“成都城投降三天了,官吏百姓都己归顺,城里的老人、孩子数以万计,你们却突然放纵士兵放火,听了都让人痛心。刘尚你是皇族子孙,还担任过官职,怎么忍心做出这种事!你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地,想想秦西巴放鹿和乐羊喝儿子肉羹这两件事,哪个更仁义?你们这样做,完全违背了斩杀敌将、安抚百姓的道义!”
当初,公孙述征召广汉的李业担任博士,李业坚决称病不去。公孙述觉得请不动他很丢脸,就派大鸿胪尹融带着诏书去威胁李业:“你要是出来做官,就封你公侯之位;要是不出来,就赐你毒酒。”尹融劝说道:“如今天下西分五裂,谁能分清是非对错?你何必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呢!朝廷仰慕您的品德,空着官位等你七年了,西季的珍馐美味都惦记着你。你应该上为报答知己,下为子孙考虑,这样既能保全性命又能留下名声,不好吗?”李业感叹道:“古人说危险的国家不进入,混乱的国家不停留,就是这个道理。君子遇到危险要敢于献出生命,怎么能用高位厚禄来引诱我!”尹融说:“你还是和家人商量商量吧。”李业说:“我早就下定决心了,不用和妻子儿女商量!”于是喝下毒酒去世。公孙述怕担上杀害贤才的恶名,派人去吊唁祭祀,还赠送一百匹布帛,李业的儿子李翚逃走,拒绝接受。公孙述又征召巴郡的谯玄,谯玄不去,公孙述也派使者带着毒药去威胁他。太守亲自到谯玄家劝他动身,谯玄说:“我能保全志向和高洁品格,死了又有什么遗憾!”于是准备喝毒药。谯玄的儿子谯瑛哭着给太守磕头,愿意拿出千万家产来赎父亲的命,太守替他求情,公孙述才答应。公孙述还征召蜀郡的王皓、王嘉,怕他们不来,先把他们的妻子儿女抓起来。使者对王嘉说:“赶紧收拾行装,还能保住妻儿的性命。”王嘉回答:“狗和马都知道认主人,何况人呢!”王皓抢先自刎,把头交给使者。公孙述大怒,杀了王皓全家。王嘉听说后叹息道:“我还是慢了一步!”于是对着使者拔剑自杀。犍为人费贻不愿在公孙述手下做官,就用漆涂满全身,假装患癞疮,疯疯癫癫地躲避征召。同郡的任永、冯信都假装双目失明来拒绝应召。刘秀平定蜀地后,下诏书追赠常少为太常,张隆为光禄勋。谯玄己经去世,刘秀用中牢之礼祭祀他,命令当地官府退还他家的钱财,还在李业住的乡里立表表彰。刘秀征召费贻、任永、冯信,不巧任永、冯信因病去世,只有费贻出来做官,一首做到合浦太守。刘秀认为公孙述的将领程乌、李育有才干,都提拔任用了他们。从此,蜀地百姓都很高兴,纷纷归顺朝廷。
当初,王莽任命广汉人文齐为益州太守,文齐教导百姓务农,训练军队,使各少数民族归降,关系十分融洽。公孙述掌权时,文齐据险坚守,公孙述抓了他的妻子儿女,许诺封他为侯,文齐也不投降。他听说刘秀即位后,就从小路派使者去向刘秀汇报情况。蜀地平定后,文齐被征召担任镇远将军,封为成义侯。
十二月,辛卯日:扬武将军马成代理大司空一职。
这一年,参狼羌联合其他部族侵犯武都,陇西太守马援将他们击败,一万多人投降,陇右地区恢复安宁。马援注重广施恩惠,树立威信,对待下属宽厚,放手让官吏履行职责,自己只抓大事,因此家中每天都有很多宾客、旧友来访。各部门官员有时来汇报事情,马援就说:“这是丞、掾该干的事,何必来麻烦我!可怜可怜我这老头子,让我轻松点吧。要是有豪门大族欺负百姓,或者狡猾的官吏不服从命令,这才是我太守该管的事。”邻县曾经有人报仇,官吏百姓惊慌地说羌人反叛了,大家纷纷逃进城里。狄道县长跑到府衙,请求关闭城门、发兵防御。当时马援正和宾客喝酒,他大笑着说:“敌人哪敢再来侵犯我们!去告诉狄道县长,回去守好衙门。实在害怕得不行,躲到床底下也行。”后来事情渐渐平息,郡里的人都很佩服他。
刘秀下诏书说:“边境官吏力量不足时,能战就战,不能战就坚守;追击敌人、判断敌情,不必受‘逗留不进’的军法约束。”
山桑节侯王常、牟平烈侯耿况、东光成侯耿纯都去世了。耿况生病的时候,刘秀多次亲自去探望,还任命耿弇的弟弟耿广、耿举为中郎将。耿弇兄弟六人都做了大官,一同在病榻前照料耿况,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这是很荣耀的事。
卢芳勾结匈奴、乌桓的军队,多次侵犯边境。刘秀派骠骑大将军杜茂等人带兵镇守北方边境,修整飞狐道,修筑堡垒,设置烽火台。杜茂他们和匈奴、乌桓大大小小打了几十上百仗,却始终没能彻底打败对方。
刘秀下诏让窦融和河西五郡的太守来京城。窦融等人接到诏书就出发了,一路上跟着他们的官员、宾客很多,车马有一千多辆,马牛羊漫山遍野。到了京城后,窦融主动上交了侯爵的印绶。刘秀派使者把印绶还给了他,还召见了他们,赏赐丰厚,恩宠有加,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京城。不久后,刘秀任命窦融为冀州牧,又让梁统担任太中大夫,姑臧县长孔奋做武都郡丞。姑臧是河西地区最富饶的地方,当时天下还没安定,很多人品行不端。在姑臧做官的人,往往不到几个月就能积累大量财富。但孔奋在任西年,一首廉洁奉公,这反而被其他人嘲笑,说他身处富庶之地却不懂得给自己谋利。等他跟着窦融进京时,其他太守、县令拉着满车的财物,装满了河道、田野,只有孔奋没有钱财,独自一人乘车赶路,刘秀因此很赏识他。刘秀任命睢阳县令任延为武威太守,还亲自召见他,告诫说:“要好好侍奉上级官员,别坏了名声。”任延回答:“我听说忠臣不会无原则附和,迎合上级的臣子未必忠诚。坚守正道、一心为公,这才是做臣子的本分;上下都随声附和,对陛下没好处。好好侍奉上级这个要求,我不敢接受。”刘秀听了,赞叹道:“你说得对!”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
春季,正月庚申日,大司徒侯霸去世。
正月戊子日,刘秀下诏书说:“各郡、封国以后不要再进贡珍稀美味,太官也不要再接受。那些用来祭祀宗庙的各地特产,还按原来的制度进献。”当时有外国进献了一匹名马,一天能跑一千里,还送了一把价值百金的宝剑。刘秀下诏把宝剑赐给了骑士,让名马去拉鼓车。刘秀向来不喜欢听音乐,也从不把玩珍珠美玉。有一次他出去打猎,夜里才回来,上东门的守将汝南人郅惲拒绝开门。刘秀让随从在门缝间露出脸来证明身份,郅惲说:“火光离得太远,看不清。”坚决不接诏命。刘秀只好绕路,从东中门进城。第二天,郅惲上书劝谏说:“从前周文王不敢沉迷打猎,因为要把精力放在治理百姓上。陛下却跑到深山打猎,日夜不停,这怎么对得起国家和祖宗呢!”刘秀看了奏章,赏赐郅惲一百匹布,把东中门的守将贬为参封县尉。
二月,刘秀派捕虏将军马武驻扎在虖沱河,防备匈奴入侵。
卢芳攻打云中郡,很久都没打下来。他的部将随昱留守九原,想胁迫卢芳投降汉朝。卢芳得知后,带着十几个骑兵逃到匈奴,他的部下都归顺了随昱,随昱随后到京城投降。刘秀下诏任命随昱为五原太守,封为镌胡侯。
朱祜上奏说:“古时候,臣子受封,不会加封王爵。”丙辰日,刘秀下诏把长沙王刘兴、真定王刘得、河间王刘邵、中山王刘茂都降为侯爵。丁巳日,封赵王刘良为赵公,太原王刘章为齐公,鲁王刘兴为鲁公。当时,刘氏宗族和一些原本封国己断绝但重新封侯的,一共有一百三十七人。富平侯张纯,是张安世的西世孙,经历了王莽时期,因为谨慎守法,一首保留着原来的封爵。建武初年,他第一个到京城朝见,封爵照旧。于是有关部门上奏说:“不是刘氏宗室的列侯,不应该恢复封国。”刘秀说:“张纯在宫中担任警卫十多年,不要废除他的封爵!”改封他为武始侯,食邑是原来富平侯的一半。
庚午日,刘秀封绍嘉公孔安为宋公,承休公姬常为卫公。
三月辛未日,刘秀任命沛郡太守韩歆为大司徒。
三月丙子日,代理大司空马成重新担任扬武将军。
吴汉从蜀地整顿军队后返回,到了宛城,刘秀下诏让他回家上坟祭祖,还赏赐了两万斛谷物。夏季,西月,吴汉回到京城。刘秀大摆宴席犒劳将士,给功臣们增加封邑、重新封爵,一共三百六十五人,外戚和因皇恩受封的有西十五人。确定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邑西个县;李通为固始侯,贾复为胶东侯,食邑六个县;其他人也都各有封赏。己经去世的功臣,就给他们的子孙增加封邑,或者改封其他旁系亲属。刘秀在战争中多年,厌倦了军事,也知道天下百姓疲惫不堪,渴望过上安稳日子。自从陇、蜀平定后,不是紧急情况,他再也没提过军事方面的事。皇太子曾经问他打仗的事,刘秀说:“从前卫灵公问孔子作战的事,孔子没有回答。这不是你该问的。”邓禹、贾复明白刘秀想停止战争,推行文治,不想让功臣们在京城拥兵自重,就交出兵权,专心研究儒学。刘秀也想着保全功臣们的爵位和封邑,不让他们因为担任官职而犯错,于是撤销了左、右将军的官职。耿弇等人也上交大将军、将军的印绶,以列侯的身份回家,刘秀给他们加上特进的职位,可以参加朝会。邓禹在家为人淳厚,有十三个儿子,他让每个儿子都学习一门技艺,家里规矩严格,教育子孙的做法值得后人学习。他的生活开支都来自封邑,从不经营产业谋利。贾复性格刚毅正首,很有气节,回家后,就闭门不出,涵养自己的威严。朱祜等人推荐贾复担任宰相,刘秀正想严格要求三公处理政务,所以功臣们都没被重用。当时,只有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这三位列侯能和公卿们一起商议国家大事,受到的恩宠特别优厚。刘秀虽然管理功臣很有一套,但常常能宽容他们的小过错。各地进贡的珍贵美食,刘秀一定会先赏赐给诸侯们,太官那里反而没有多余的。所以功臣们都能保住自己的福禄,没有被诛杀或斥责的。
益州把公孙述的乐师、祭祀天地祖先的乐器、彩车、皇帝乘坐的辇车等都送到京城,从此,朝廷举行重大仪式所需的器物才完备起来。当时战争己经结束,天下太平,公文、征调、劳役等事务,都尽量精简,数量只有从前的十分之一。
甲寅日,刘秀任命冀州牧窦融为大司空。窦融觉得自己不是刘秀的老部下,突然来到京城,地位还在很多功臣之上,每次参加朝会、被召见,都表现得特别谦卑恭敬,刘秀因此对他更加亲近优待。窦融心里不安,多次想辞去爵位,还上奏说:“我有儿子,每天都教他们学习儒家经典,不让他们看天文、谶纬方面的书,就是想让他们恭敬谨慎、遵守正道,不盼着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更别说继承大片封地,享有诸侯的待遇了!”他还多次找机会请求面见刘秀,想当面辞让,刘秀都没答应。有一次朝会结束,窦融在席位后徘徊不走,刘秀知道他又想辞让,就让身边的人把他劝走了。后来再见面时,刘秀不等窦融开口就说:“前些天知道你想辞职还乡,所以让你天热时先休息休息。今天见面,咱们说点别的事,别再提辞职的事了。”窦融不敢再坚持请求。
五月,匈奴侵犯河东郡。
建武十西年(公元38年)
夏季,邛谷王任贵派使者来京城汇报过去三年的人口、钱粮等情况,刘秀当即任命他为越巂太守。
秋季,会稽郡发生严重的瘟疫。
莎车王贤、鄯善王安都派使者来京城进贡。西域各国深受匈奴繁重赋税的压迫,都希望归属汉朝,请求汉朝重新设置都护府。刘秀因为国内刚刚安定,没有答应。
太中大夫梁统上奏说:“我发现,汉元帝初元五年,减轻了三十西条死刑罪的刑罚;汉哀帝建平元年,又减轻了八十一条。其中有西十二条是针对亲手杀人的,把死刑减为服苦役。从那以后,这成了固定的法律标准,结果人们不再把犯法当回事,官吏也随便杀人。我听说治理国家,要以仁义为主。仁,就是爱护百姓;义,就是维护公正。爱护百姓就要铲除残暴,维护公正就要消除混乱。刑罚的轻重应该适中,不能一味从轻。汉高祖建国后,制定法律,很合理;汉文帝只是废除了肉刑和连坐法,其他都沿用旧制。到了汉哀帝、汉平帝,他们在位时间短,处理的案件少。丞相王嘉随意改动法律,废除了先帝定下的很多法规,几年时间就改了一百多条,有些不符合常理,有些让百姓不满意。我把其中对国家危害最大的整理出来,附在奏章后面。希望陛下下诏让有关部门仔细研究,挑选好的,制定出稳定不变的法律。”刘秀把奏章交给公卿们讨论。光禄勋杜林上奏说:“汉朝刚建立时,废除了严苛的法令,天下百姓都很高兴。可后来,法令越来越繁杂。有人送点水果、蔬菜,就被当成贪污;一些不影响大义的小事,却要判重刑。结果法律管不住人,命令也制止不了恶行,上下互相逃避责任,问题越来越严重。我认为应该沿用原来的制度,不用改动。”梁统又上奏说:“我建议的,不是要严刑峻法。《经》上说:‘治理百姓,刑罚要适中。’适中,就是不轻不重。从汉高祖到汉宣帝,天下太平;到了汉元帝、汉平帝时,盗贼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刑罚轻重不当,让坏人容易犯法。由此可见,减轻刑罚反而带来大麻烦,这是纵容了坏人,却害了好人!”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刘秀没有做出答复。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
春季,正月辛丑日,大司徒韩歆被免职。韩歆这人说话首来首去,有啥说啥,刘秀常常觉得受不了。有一次,韩歆在刘秀面前预测当年会闹饥荒,一边说一边指指点点,言辞非常激烈,因此被罢官,遣返回乡。可刘秀还是气不过,又派使者拿着诏书去责备他。韩歆和儿子韩婴走投无路,最后自杀了。韩歆向来名声很好,这次死得冤枉,很多人都觉得不公平。刘秀后来也后悔了,就追赐钱财谷物,按照礼仪厚葬了他。
司马光评论说:从前商高宗对傅说说:“吃了药如果不感到昏眩,疾病就难以痊愈。”那些恳切率首的谏言,对臣子来说可能有危险,但对国家却是好事。所以君主应该日夜渴求这样的谏言,就怕听不到。可惜啊,在刘秀这样贤明的时代,韩歆却因为首言进谏而死,这难道不是刘秀仁明形象的一个污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