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的港口检查点已经陆续有人进入,零星的彩色雨伞下,看不清来者面目。
港口内的工作人员穿着雨衣在临近船边的空地上来回忙碌,黎湾探身望下去,就见鲜艳的红色横幅被展开,“预祝考察任务圆满成功”的白色标语引入眼帘,两名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的将其挂上停泊的船身。
各家电视台的记者正扛着设备,在空地上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沟通交谈声在空旷的港口里回荡,打破了清晨的静谧。
黎湾安静的望着地面上忙碌的工作人员们,良久,仍觉着眼前的场景有些恍惚。
“请各位考察人员整理好着装,按时到港口集合,送船仪式即将开始。”
广播里的声音准时响起,贯穿着几层楼的住舱和甲板。
一阵动静后,走廊的房门接连打开,考察队员们身着统一款式的红色冲锋衣,从各自住舱出来,在舷梯口汇合,自觉有序的下船。
黎湾伸手将冲锋衣的帽子掀起戴上,抻了抻衣摆,双手插进衣兜,转身向舷梯走去。
身后巨大红色旗帜在细雨中迎风飘扬——“中国第次南极科学考察队”
李周延和室友混在人群里,有说有笑的随大流一起从舷梯下来。
两百多号人乌泱泱的汇集在港口,大伙互相打着照面,自觉在人海里穿梭寻找自己所在队列。
“来了就赶快按昨天彩排的队形站好啊。”老教授举着喇叭,中气十足的招呼着维持秩序,“第一排往后退点。”
雪龙号临港而停,红白配色的外观在背后墨蓝色海面的衬托下,十分显眼。
船身长167米,上面七层,下面两层的构造,让它在一众面向它横列站队的科考队员面前,如勃然巨物,压迫感逼人。
黎湾跟随队友站在队伍的第三排,这次研究所派出的科考队伍里,她是唯一的女生。
凑在一群人高马大的男人堆里,毫无意外的排到了队列最末端。
“雨怎么越下越大。”
纪淳哈欠连天,耷拉着脑袋晃悠到黎湾身旁,张着大嘴含混不清的念叨,“这天气太适合睡觉了。”
黎湾侧头瞥了他一眼,无框眼镜下,他睡眼惺忪,乌青的黑眼圈快掉出镜框不说,脸还浮肿,一副严重缺觉的模样。
“昨晚干嘛去了?”她问。
“啥也没干。”
纪淳声音哑得难掩困倦,“尤文俊那小子平时说话斯斯文文的,睡觉呼噜打得比雷还响,后半夜磨牙,咔咔咔的在我头顶一顿磨,跟啃人脑袋似的,一晚上被他吓醒几次。”
黎湾还以为他又通宵打游戏去了,毕竟他网瘾大,今天出发后,在海上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网络。结果听到是这出,没忍住幸灾乐祸的轻笑出声,“你自己选的室友,怪谁?”
“还不是怪李周延不跟我睡一屋,他睡觉倒是老实,天塌了都喊不醒。”
纪淳本科是跟李周延一个宿舍。
那时班上汇集了五湖四海的高考状元榜眼,纪淳也不例外,只是他属于天资聪慧那类,平时不怎么努力,但考试总能拿第一。
军训的时候,每天天一亮就得苦哈哈的起床去操练,晚上解散回宿舍,发现同寝室的室友居然都在挑灯夜读,自学新课程。
这让他一度怀疑这几兄弟是不是“高考应激障碍”缓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