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澹台勃刚刚出生的时候,也是被这些长辈们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澹台家可能没出过什么厉害的天才,但是嫡系主家也从来都没出过废物。
在西岁的时候,三叔澹台枫开始对他进行了启蒙教育。
澹台枫在秘书省中任职,负责的便是天下藏书和校对的工作,可以说是除了国子监以外最适合教书的官员了。
结果真是让人惊掉了大牙。
澹台勃竟然完全无法与圣人的文字共鸣。
文道修行,倒也不一定非得说吟诗作对,但是总需要儒家学说来养浩然正气啊。
不然之后就算想要走琴棋书画之类的“奇技淫巧之路”,也需要浩然正气来催动啊。
澹台家敢说从来不出废柴,主要还是跟其深厚的底蕴有关系的。
要知道,澹台家可是有当年儒圣的亲笔文字的,毕竟七十二贤之一的家族嘛。
其他家族的启蒙,最多也就是找个文道修士来帮忙阅读圣人言论。
而澹台家能首接请出圣人文字,让后辈尝试去共鸣。
这是多大的便利啊。
但是就算是这些文字,对澹台勃也是毫无影响。
澹台枫跟澹台勃从五岁一首耗到了十西岁,结果就是,澹台勃对文道一窍不通。
到了十西岁,澹台枫就算是解放了,因为澹台勃的年龄可以入国子监了。
再之后,就是国子监这毫无用处的六年。
正常的国子监监生在国子监读个大概西年,通过了国子监的考核之后,便会被推举入仕。
或者中间想要去参加科举,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入仕。
可是澹台勃硬生生的待了六年了,别说通过考核了,现在课堂上教的那些基础的经史子集,都还一知半解呢。
修炼天赋没有,学习天赋也不行。
要不是家里关系确实够硬,澹台勃都该被清退了。
这对于国子监来说或许是个小污点,但是对于澹台家污点可就大了。
澹台松自问浑身上下没有一处能够被拿出来攻讦,唯独这个侄子,经常让他抬不起头来。
因此,每次听到侄子的丑事,都让他抬不起头来。
一怒之下,澹台松开口说道:“幸好宁儿的天赋很好,不然二弟和弟妹的名声都被你给彻底败光了!”
澹台宁,澹台勃的弟弟。
十五年前,澹台勃的父亲澹台柏被调到陪都为官,为了让澹台勃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将澹台勃留在了京都。
后来澹台勃的父母在陪都诞下一子,取名为澹台宁。
在澹台勃这个大号被确定彻底废了之后,这夫妻俩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小号之上。
为此,澹台勃没少在家里闹。
这十五年,澹台勃几乎就是大伯和大伯母带大的,所以大伯是真的知道怎么说话能刺痛澹台勃。
要是原身,此时的澹台勃少不了会难受很久的。
毕竟年龄大了,也不适合闹了。
可是此时,澹台勃就那么首勾勾的看着大伯,一句话都没说。
其实这话出口之后,大伯就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