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房盈实带来的短暂松弛,如同暖阳下融化的薄冰,转瞬即逝。
林默伫立于后山最高处,俯瞰着脚下焕发生机的林家堡。
药田的翠浪在风中翻滚,鸡舍的咕鸣声隐约可闻,远处矿洞的方向,运送“山货”的驮队正悄然隐入林间小道。
这看似蓬勃的景象,却如同一张日益绷紧的弓弦——药田需要更精细的管理以应对宁神花等高价值灵草的挑战;
不断扩大的鸡群对防疫和环境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火尾鸦的“野性财路”需要持续投入精力维系;
云纹石的开采如同行走刀尖,容不得半点差错;
而炼丹、炼器这两条真正通往家族底蕴的道路,更是寸步难行,亟待突破……
一人之力,纵有三头六臂,亦难撑起这日渐庞大的复兴基业!
“独木难支,众举易举。”林默的声音在山风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洞悉全局的冷静。
“技术,不能只攥在我一人手里。授人以渔,方能根基永固,我……也才能腾出手,去攀那更高也更险的山峰!”
药田,是林家的命脉,也是技术扩散的第一个试验田。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老田头和他精心挑选出的三个踏实肯干、眼神里透着股机灵劲儿的年轻族人——林水生、林土根、林苗儿(唯一的女孩,心思细腻)——就被林默叫到了药田旁那间简陋的草棚里。
棚内,一张宽大的木板桌铺满了厚厚一叠新制的竹简和粗糙的麻纸。
林默没有高谈阔论,他拿起一根炭条,首接在桌面铺开的麻纸上勾勒起来。
线条简洁却精准,很快,一幅标准的药田分区图便跃然纸上:育苗区、幼苗区、成长期、采收预留区……每一块区域都用规整的线条框定,旁边标注着代表不同药材的简单符号。
“田伯,水生,土根,苗儿,”林默目光扫过西人,语气沉稳,“药田是咱林家的根基。以前靠天吃饭,靠经验摸索,不行了。从今天起,咱们按‘规矩’来!”
他拿起一根竹简,上面用炭条画着许多整齐的“田字格”,每个格子里都预留了空白。“这是‘观察日志’。”他指着格子解释,“育苗区:每日记录温度(估摸)、湿度(看露水、土壤)、出苗率、有无异状。成长期:记录株高(选固定几株量)、叶片数、色泽、有无虫咬斑点、施肥(种类、量)后三日的变化……看到了吗?就按这格子填,不会写字就画圈打钩,或者让苗儿帮你们记!”
老田头浑浊的老眼盯着那规整的格子,又看看林默画的分区图,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了,带着一种恍然大悟的激动:“少族长!这…这法子好!清楚!明白!以前全凭脑子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哪像这个,啥都摆得明明白白!”
林水生和林土根也凑近了看,啧啧称奇。林苗儿则拿起另一片竹简,看着上面更详细的符号标注,眼睛亮晶晶的。
林默又拿起几张纸,上面是更具体的“规矩”:
《育苗基质配比(腐叶土:河沙:草木灰=5:3:2)》
《移栽定植标准(幼苗三片真叶,行距一尺二,株距八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