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云南!咽痛化脓会烂喉咙,青海才让能扛住排查!”
王雪把“抽搐防控手册”塞进才让手里,手册里夹着两页塑封的“应急速查卡”——一张印着“抽搐伴呕吐:加生姜2g+钩藤4g,生姜先煎5分钟”,一张画着“人中穴-合谷穴定位图”,连“羚羊角粉冲服水温不超过40℃”的细节都标了红圈。“3个村落先查有发烧的孩子,每天上午跟我发视频,把孩子抽搐时的样子拍下来,别自己加羚羊角粉,超量会伤脾胃!”
才让攥着手册,指腹反复蹭过红圈,身后的洛桑奶奶递来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钩藤和酥油,云南雨季潮,你煮茶时加勺酥油,暖身子还防潮。”洛桑也跑过来,把个绣着牦牛的小香囊塞进王雪背包:“阿姨,这个能驱虫子,云南虫子多。”
王雪捏了捏香囊,又从应急包掏出两包预制药粉——“抽搐基础方”(天麻2g+钩藤3g)和“呕吐方”(生姜2g+钩藤4g),塞进才让口袋:“粉包上有藏汉双语,抽搐伴吐就拆呕吐方,没吐就用基础方,剂量都配好了,错不了。”
车子驶离达日村时,天开始下雨。云南怒江的山路比青海更险,刚进怒江州境,就遇到了山体滑坡,碎石和泥浆堵了半条路。司机师傅跳下车查看:“王医生,得等村民来铲泥,最少要等1个半小时。”
王雪心里急,掏出手机给怒江州村医木呷打视频——信号里满是雨声,木呷蹲在竹楼门口,怀里抱着个傈僳族小女孩,孩子手捂着喉咙,哭得满脸通红,眼泪混着雨水往下流。“阿妹(女孩)咽痛了两天,咽口水都喊‘像吞刀子’,还发烧到38。9℃,我喂了含片,不管用,她爸妈去山上采黄连,还没回来……”
“先按合谷穴止痛!”王雪对着屏幕大喊,生怕雨声盖过声音,“手背虎口处,第一、二掌骨中间,用拇指按,力度以孩子皱眉为准,按8分钟,能清咽利喉!你现在就找,我教你找位置!”她还快速报出应急方案:“找金银花3g,煮水喂,金银花能清热,先别让喉咙再肿!”
木呷立刻照做,镜头转向阿妹的手背,他笨拙地找到合谷穴,按了没5分钟,阿妹的哭声就小了,慢慢松开了捂喉咙的手。“不那么疼了!”木呷激动地喊,雨声里都透着松口气的颤抖,“我这就找金银花,竹楼后面就有!”
半小时后,木呷发来消息:“阿妹喝了小半碗金银花水,体温降到38。3℃,能小声说话了!”还附了张阿妹的照片——孩子靠在竹楼柱子上,手里拿着个野果,眼神亮了些。
滑坡清理完时,己是下午两点。车子在泥泞的山路上颠簸,车轮好几次陷进泥坑,村民们帮着推了两次才出来。王雪从应急包翻出金银花、连翘和桔梗——傈僳族孩子常吃烤火塘的焦糊食物,咽痛多是“热毒壅喉”,金银花、连翘清热,桔梗利咽,刚好对症。她把药材分成小份,用纸条标好“金银花3g+连翘2g+桔梗2g,薄荷1g后下煎3分钟”,还写着“桔梗要切薄片,煮透才利咽”的提醒。
傍晚五点,车子终于抵达怒江的丙中洛村。村口的大榕树下,木呷早己举着个竹筒等,里面装着刚煮的黄连水:“王医生,快喝口,能清热,云南潮气重,别上火。”他身后的阿妹靠在妈妈怀里,看见王雪进来,小声说:“阿姨,喉咙还有点疼。”
“咱们煮碗药,喝完就不疼了。”王雪蹲下来,掏出提前包好的药材,教木呷煎药:“先把金银花、连翘、桔梗放进陶罐,加水300ml,大火烧开转小火煎15分钟,最后3分钟放薄荷,薄荷怕煮久了,香味散了就没药效。”
木呷认真地记在竹编本上,一边煎药一边念叨:“15分钟,薄荷3分钟后下。”他的徒弟在旁边用傈僳文画了个小闹钟,提醒自己记时间。陶罐里的药汤慢慢冒起热气,飘着淡淡的薄荷香,阿妹凑过来闻了闻,小声说:“香香的,不苦。”
药煎好后,王雪晾到温乎,用小木碗盛着,喂阿妹喝。药有点微甜,阿妹没皱眉,一口一口喝了半碗。王雪赶紧掏出颗水果糖递过去,阿妹含着糖,脸上终于有了笑意。“阿姨再给你敷个凉贴。”王雪把泡过金银花水的纱布拧干,敷在阿妹的喉咙上,“凉凉的,喉咙就不肿了。”
晚上七点,阿妹的咽痛明显减轻,能咽下半碗玉米粥,体温也降到37。5℃。阿妹的妈妈拉着王雪的手,眼眶红红的:“要是你没来,阿妹的喉咙可能就烂了,以后怎么吃山上的野果……谢谢你,王医生!”她还拿出个竹编篮:“这是我编了半个月的,你收下,装药材正好。”王雪推辞不过,收下后又悄悄放在阿妹的竹床边——这是老人的心血,该留给孩子。
就在这时,才让的视频发了过来,画面里他站在青海的村落里,手里拿着排查记录:“王医生,第一个村落查完了!有个孩子抽搐伴呕吐,按你说的加了生姜,现在不吐也不抽了!我还教村民煮钩藤水,他们说以后孩子发烧就喝,能防抽搐!”
视频里,一个村民举着刚煮好的钩藤水,对着镜头笑:“你看,这水清清的,孩子爱喝!”王雪笑着回复:“做得好!第二个村落要是有孩子抽搐伴发烧,就加蒲公英2g,跟钩藤一起煮,别煮太久,10分钟就行。”挂了视频,她心里满是欣慰——才让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现在己经能灵活应对复杂病例了。
深夜十点,王雪刚想整理云南的咽痛配方,国家卫健委的紧急通知突然弹了出来,还附了张照片:“广西崇左出现5例儿童流感伴皮疹,孩子多是壮族,皮疹痒得抓出血,当地村医没见过‘湿热皮疹’,没应对经验,需要立刻支援;云南还有2个傈僳族村落没排查咽痛,木呷刚学会基础方,遇到‘咽痛伴化脓’的复杂病例恐难处理,你是先赴广西,还是留云南排查?”
王雪看着照片里的壮族孩子——坐在木楼里,腿上满是抓痕,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皮疹化脓会留疤;可云南的2个村落,藏在怒江深处,村民很少下山,若不排查,有孩子咽痛化脓,木呷未必能应对这种危急情况。
她走到竹楼门口,望着怒江的夜空——星星稀稀拉拉,远处的江水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王雪摸了摸背包里洛桑给的香囊,又想起阿妹刚好转的笑脸,手指悬在手机屏幕上,迟迟没下决定——一边是痒得哭的广西孩子,一边是怕化脓的云南孩子,两个地方的小生命,都在等着她。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赴广西治湿热皮疹,云南排查托木呷B。留云南完排查,广西支援托赵医生——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