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映照雪原,八百狼骑同时举弓,弓弦虚放,以示无矢。
章衡朗声誓曰:
“极光为证,灯语为盟。
自此草原邮驿,昼夜不息;
自此北海雪原,万里同音。
敢断驿路者,天狼噬之!”
极光忽敛,灯雨骤灭,雪原归于寂静。
只有热气球鲸皮天幕在夜风中轻轻鼓动,像一头巨鲸,正缓缓沉入梦海。
次日黎明,章衡颁布《草原邮驿热气球旗语律》:
——设热气球八具,每具三名旗手,昼夜轮值;
——设灯语三十六式,对应三十六烽台,可传一千二百九十六种军情;
——设极光镜语一式,极夜无灯可用,以铜镜反射极光,传讯三百里;
——设雪原驿马一千二百匹,每马配热气球旗手一名,马铃与灯语同步;
——设邮律三条:
1。误一盏灯,杖三十;
2。误一次旗语,斩旗手;
3。误一次极光镜语,连坐烽台。
律成之日,章衡亲书“热气球旗语”五字,以鲸血为墨,刻于狼居胥山射天狼台侧,与“草原邮驿”西字并列。
雪原之上,烽火、灯语、极光、铃声,交织成一张无形巨网,将万里草原牢牢罩入大宋掌心。
十二月十五,极夜将至未至,北海草原的午后像被一层灰纱罩住。
风不大,却干冷如锉刀,把每一声呼吸都磨成白雾。
狼居胥山北麓,最后一支“雪原驿卒”小队整装待发。
小队共七人,号称“北斗急递”:——队长阿古拉,狼骑少年,腰悬红铃;——副队托娅,女真少女,背“极光镜”;——五名驿卒,皆披白狼皮,佩短火铳,携“鲸脂火折”。
每人配三马:一匹“雪里白”、一匹“乌云豹”、一匹“火炭驹”,蹄包鲸皮,日行三百里。
今夜,他们要送一封“极夜密信”——信长三寸、宽一寸,以鲸皮纸写就,火漆封口,上盖“章衡私印”。内容仅八字:“极北无夜,东瀛可渡。”
收信人:登州港“东征水师提督”鲁明川。
时限:七日七夜,一千二百里。
申时三刻,天色由灰转墨。
阿古拉高举铜铃,铃声清脆,穿透雪幕。
七人七马,如七支白色箭矢,射入无边雪原。
第一程:狼居胥山至呼伦湖,一百八十里。
雪深没蹄,马腹贴雪,驿卒却纵马如飞。
每十里,阿古拉点燃一支“狼烟火折”,火折长五寸,可燃三刻,烟柱逆风不散。
烟柱所指,即驿路所在。
夜半,抵达呼伦湖第一驿台。
台丁举火应烟,递上热姜汤与炒面。
阿古拉不饮,只以雪搓面,雪化水流入口,冰凉刺骨,却能提神。
换马不换人,七人继续狂奔。
第二程:呼伦湖至哈拉哈河口,二百西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