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把镰刀排成雁阵,刃口映日,像一片钢铁麦浪。
狼牙镰刀分三式:
——屯兵式,刃长五尺,背厚三分,重七斤,可割麦、可破甲;
——猎兵式,刃长三尺,背厚二分,重西斤,可割草、可削骨;
——狼骑式,刃长二尺,背厚一分,重二斤,可割绳、可割喉。
三式皆用百炼钢,刃口淬火以狼血、鲸脂、雪水三叠,寒光逼人。
刀背狼牙,既可钩拉,又可锁敌,一刀多用。
刀柄以鲸骨为芯,外包白狼皮,握之不滑,冻手不僵。
刀尾系铜铃,铃分三色:
红铃示屯兵,黄铃示猎兵,绿铃示狼骑。
铃响一声,割一亩;铃响三声,割十亩。
割麦之前,需试镰。
十万屯兵推选出千名“试镰手”,每人一亩试验田。
试镰手分十队,每队百人,队首悬狼牙旗,旗高一丈,旗面绘北斗七星。
章衡立于高台,以铜镜照日,镜光所及,千名试镰手同时挥镰。
“嚓——”
千声合一,像一柄巨刃划破雪原。
一炷香后,千亩麦浪齐倒,麦穗整齐如梳,无一根遗漏。
沈继志持算筹立于台侧,每倒一亩,记一镰;每十镰,记一顷。
千顷麦浪,只用三炷香。
章衡大笑:“狼牙镰刀,一兵可当十农!”
碑侧悬一口铜钟,钟高七尺,以鲸骨为槌,一击之下,声传百里。
钟声起,屯兵卸镰;钟声落,屯兵举铳。
七月初七,极昼最盛。
十万顷屯田一片金黄,麦穗低垂,麦芒如针,在烈日下闪着金铁之光。
章衡立于高台,以铜镜照浪,镜光所及,麦穗己孕,颗颗。
他回身,命人擂鼓三通。
鼓声滚过雪原,十万屯兵齐声高呼:
“雪原麦浪,宋仓满仓!狼牙镰刀,一兵十农!”
呼声未落,十万把狼牙镰刀同时挥起,刃口映日,像一片钢铁麦浪。
镰刀落下,麦浪齐倒,麦穗整齐如梳,无一根遗漏。
沈继志持算筹立于台侧,每倒一亩,记一镰;每十镰,记一顷。
十万顷麦浪,只用一日。
章衡高举尚方剑,剑尖指北,朗声誓曰:
“自此北海无兵,唯有屯兵!屯兵即农,农即兵;兵即宋,宋即兵!狼牙镰刀,即宋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