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以雪为锦衣,赐卿万里功。自今而后,东洲屯田、市舶、书院诸政,悉听卿节制。仍赐号‘鲸海龙旗大将军’,世袭罔替。卿其勉之!”
章衡拜首,雪落其背,积而不化。百官齐跪,山呼万岁。
殿外,雪越下越大。雪片落在御街百万小旗上,落在十万羊毛袄上,落在鲸骨灯楼上,像一场铺天盖地的白色诏书,把“东洲”二字,写进了大宋开年第一日的史册。
庆历八年正月十六,午正二刻。献俘大礼、贺雪大宴俱毕,百官却未退班。
仁宗特旨:移座集英殿,观“东洲舆图”。集英殿前,丹墀正中,早布下一幅巨图:
长十丈、广三丈六尺,以鲸骨为轴,白绢为地,金丝、银线、朱墨、靛青、赭石、黛绿六色交织,绘成一幅前所未有的天下大图。
图之东极,一轮旭日自海面跃出,日轮以赤金箔贴就,映雪生辉;
图之西极,葱岭、大食、拂菻、君士坦丁堡,历历可数;
图之南极,则以淡绿绘出澳洲、新西兰,旁注“袋鼠、桉树”;
图之北极,以银粉点出冰海,冰海上一条虚线,标曰“鲸骨长城”。
图前,一字排开十二名少年,俱着灰袍,胸绣赤日,背绣黑鲸——“日月学海堂”弟子。
各执鲸骨长杆,杆头嵌磁石,可指图而令图随杆转。
少年之后,沈括、苏颂、晁补之、李诫西人,各捧一匣:
匣内分别是罗盘、水时计、寒暑仪、牵星板,皆东洲改良之器。
殿门未启,先闻号角三声。
百官簇拥仁宗升御座。
仁宗抬手示止乐,目光落于巨图,良久不语。雪花自檐口飘落,触及金日,瞬间化为一缕白雾。章衡出班,先向仁宗再拜,然后向众臣朗声:
“臣万里航海,所得非金非土,惟此图耳。图之上,朱线为大宋今日之境;图之下,墨线为大宋十年后可至之境;图之外,虚线为大宋百年后当至之境。愿陛下借天之一指,开万民之目。”言罢,以鲸骨杆轻点图面。
十二少年齐动,长杆所指,图随人转:
先指东洲,玉米、土豆、金河、银湾,一一浮现;
再指南洋,香料群岛、爪哇、吕宋,星罗棋布;
再指西域,碎叶、怛罗斯、撒马尔罕,丝路如带;
再指极北,鲸骨长城、冰海航道、北极星宫,无不毕现。
百官屏息。富弼低声叹:“老夫今日始知,天地之大。”文彦博面色铁青,却也不得不点头。
图毕,仁宗赐坐。章衡不坐,仍立图侧,取出一卷《东洲十年大计》,双手奉上。
内侍展于御案,章衡逐条陈奏,声如洪钟:
第一策 屯田
“东洲大谷,南北七百里,东西西百里,一岁两熟。
臣请以十万流民,编五千屯,屯各二十甲,甲各五十户。
每户授田二十亩,屋三间,牛一头,耒耜一副,火铳一支。
三年免租,五年半税,十年后全税。
岁可得粟一百二十万石、银十万两、鲸油五十万斤。
不烦中原一粒粮,而河北、京东、京西三路饥民,自此有归。”
第二策 市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