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码头的海风还裹着咸意,沈策捏着康熙的急信,目光落在“山东春旱、麦苗枯死六成”的字句上——逃荒的百姓若等不到救济,怕是要饿毙在路上。他转头看向林巡抚,对方正带着郑老伯检查海防巡逻队的快船,船舷上新刷的桐油还泛着光。
“福建的海防就拜托您了。”沈策把海防细则递过去,红笔圈出重点,“一是巡逻队的两班轮换,绝不能空岗,遇海盗放信号弹后,水师要半个时辰内赶到;二是预警哨子的补发,泉州还有三户渔民没领到,今天必须送过去;三是粮船护航,让水师小船每天辰时准时出发,别让粮商等急。”林巡抚接过细则,又塞给沈策一袋晒干的海菜:“大人,山东干燥,海菜泡汤能补水分,您带着路上吃。”
郑老伯也凑过来,手里捧着一张新画的海图:“沈大人,这图标了新发现的暗礁,您让巡逻队照着走,保准安全!”沈策接过海图,指尖抚过上面细密的线条,心里暖了几分,翻身上马,带着两名亲兵往山东赶。
快马走了西天,途经河南许昌时,特意绕去粮库看了看——李参军正教粮库工给麦粒拌苦楝叶粉,春桃站在旁边,手里的放大镜映着阳光,仔细检查麦粒上的虫卵。“大人!许昌粮库没生虫,今年的麦种都留好了!”李参军笑着迎上来,递上一碗绿豆汤,“天热,您喝碗汤解解暑。”沈策喝着汤,听李参军说河南风调雨顺,心里稍安,又叮嘱了几句防夏涝的话,才继续赶路。
进山东地界时,热风扑面而来,路边的土地干裂得像龟壳,裂缝宽得能塞进手指。远远就看见逃荒的百姓,有的背着破麻袋,有的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大人,俺们从济南来,三个月没下雨,麦苗全枯死了,家里的粮吃完了,只能往南方逃……”一个老汉拉住马缰绳,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沈策赶紧翻身下马,从包袱里掏出麦饼和水囊,递给老汉:“大叔,别逃了,我就是来赈灾的,跟着我回济南,有粮吃!”
赶到济南时,山东巡抚孙大人己在城门口等候,官帽上沾着尘土,手里攥着一把枯死的麦苗,麦叶干得一捏就碎:“沈大人,您可来了!济南、德州、泰安三个府都遭了旱,井里的水快干了,百姓们只能去河里挑泥水,有的喝了还闹肚子;赈灾粮只够发三天,再没粮,就要出乱子了!”
沈策跟着孙大人走进济南城郊的麦田,眼前的景象让人心揪——原本该绿油油的麦苗,如今全是枯黄的秆子,风一吹就倒,干裂的土地上,连野草都长不出来。一个老农蹲在田埂上,双手刨着土,眼泪砸在裂缝里:“俺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旱的年景,这麦子要是绝收,俺们一家都活不成了……”
沈策蹲下身,摸了摸干裂的土,又从包袱里掏出一小袋粟米种子——这是他从河南带来的耐旱种子:“孙大人,当务之急是三件事:一是找水源,组织百姓挖深井、引黄河水,先保证饮水;二是补种耐旱作物,把粟米、荞麦种子分给百姓,种在麦田里,赶在雨季前出苗;三是设赈灾点,每个府设五个,按‘出工换粮’的规矩,挖井、补种的百姓,每天给半斤粮,老人孩子首接领粮。”
孙大人当即安排:让人去周边州县调铁锹、水桶,找老石匠指导挖井;从官仓调出五万斤粟米种子,派衙役分发给各府;在济南城门口先设一个赈灾点,当天就开始发粮。
沈策没歇着,亲自带着百姓去黄河边挖引水渠。热风刮得人睁不开眼,他挽起袖子,和百姓一起挥着铁锹,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就没了踪影。一个叫狗蛋的少年,才十岁,也跟着父亲来挖渠,小手磨得通红,却还使劲挥着小铲子:“沈大人,俺多挖一勺土,就能早一天浇到麦子!”沈策摸了摸他的头,把自己的帕子递给狗蛋擦汗:“好孩子,累了就歇会儿,别硬撑。”
挖井的过程却遇了难题——济南的土层硬,挖了三尺就碰到石头,老石匠叹着气说:“大人,这石头硬得很,没大锤和钢钎,挖不动啊!”沈策立刻让人去泰安调大锤和钢钎,还让漕帮的胡二送来了十根粗麻绳——用麻绳绑着大锤,十几个人一起拉,能省不少力气。
三天后,第一口深井终于挖出水了!清澈的井水从井底冒出来,百姓们欢呼着围过来,有的用碗接水喝,有的往水桶里灌,老农捧着水,眼泪首流:“有水了!有救了!”沈策让人在井边搭起木棚,派衙役看管,按“每户每天两桶水”的规矩分发,防止有人多抢。
补种的粟米种子也发下去了,百姓们在干裂的麦田里刨坑、撒种、盖土,沈策还教他们在种子旁边埋一把干草——干草能保墒,减少水分蒸发。狗蛋的父亲笑着说:“沈大人,您这法子真管用,昨天种的粟米,今天就冒芽了!”
赈灾点的粮也发得顺利,每天都有百姓来出工换粮,有的挖渠,有的补种,有的帮着给老人孩子送粮,济南的局面渐渐稳了下来。沈策正想写奏折汇报赈灾进展,亲兵捧着一封插着羽毛的急信跑进来,信皮上写着“康熙急报”:“各省粮官己在京等候一月,明年粮政需你定调,不得再拖;另,山西忻州发现蝗蝻,若不及时防治,恐蔓延至山东,盼你择一处置!”
沈策捏着信,心里犯了难——去山西治蝗,能阻止蝗灾蔓延,保住山东刚补种的粟米;可山东的春旱还没完全缓解,深井只挖了十口,还有两个府没补种完,若没人盯,之前的努力可能白费;而且京城的粮政议了一半,各省粮官还在等,明年的粮储规划也不能拖。
他走到麦田边,看着刚冒芽的粟米苗,嫩绿的芽尖在热风里轻轻摇晃,狗蛋正蹲在旁边,用小铲子给苗松土。山西的蝗灾要防,山东的青苗要护,京城的粮政要议——哪一边,都耽误不起。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立刻赴山西治蝗防蔓延,派孙巡抚留山东收尾B。先留山东完赈灾补种,再赴山西治蝗,最后回京议粮政——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