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州的海风裹着寒意,沈策捏着康熙的急信,指尖在“永定河决堤、京城十日粮”的字句上反复用力——京畿百姓若断粮,恐引发更大乱子。他转头看向孙大人,对方正带着老陈加固临时粮囤,苦楝叶粉的淡苦味混着海水的咸味飘在半空;阿福蹲在旁边,帮着把晒干的麦粒装进布袋,小手上沾着麦粉。
“山东的收尾就拜托您二位。”沈策把赈灾细则递过去,红笔在“粮库修复”“房屋重建”“堤坝加固”三处画了圈,“一是粮库修复用新松木当梁木,屋顶铺三层油布,地面垫高两尺,防止海水再淹;二是百姓房屋重建,派工匠按‘避潮防浪’的法子修,给每户发五根木料、两匹麻布;三是海边堤坝加砌三尺高的石墙,石墙后堆沙袋,每月派衙役查两次,遇裂缝立刻补。”
孙大人接过细则,又从怀里掏出一袋炒芝麻:“大人,京城修漕道耗体力,这芝麻顶饿还补力气,您带上;阿福娃就留在山东,俺让老陈教他认粮种,等您回来带他去京城看皇宫。”阿福听见要留下,眼圈微红却没哭闹,只把怀里的布包递给沈策:“沈大人,这是俺在山东捡的海螺壳,您想俺了就看看;还有周阿婆给您的玉米饼,俺一首藏着,没舍得吃。”
老陈也凑过来,把一把铁锹塞进沈策手里:“这铁锹是俺修堤坝时用的,锋利得很,您带路上挖漕道能用;俺会帮孙大人盯粮库修复,保准按时完工!”沈策接过铁锹,翻身上马,带着两名亲兵往京城赶。
快马走了西天,途经河北沧州时,路边的枯草被风吹得作响,粮官正带着人给漕道边的粮囤盖干草。见沈策来,赶紧递上一份永定河漕道地形图:“大人,沧州粮库备了三十担干草、二十块木板,修漕道能用来填缺口;这地形图标了决堤的位置,您带上能少走冤枉路。”沈策接过地形图,又叮嘱了几句防冬雪的话,粮官笑着说:“俺们早备好了除雪的铁铲,放心吧!”
进京城地界时,远远就看见永定河的方向飘着炊烟——百姓们正搭着窝棚住在漕道边,有的在捡树枝,有的在给修漕道的工匠送水。“大人,永定河决堤冲垮了十里漕道,粮船全堵在南边,京城的粮价都涨到三两一石了,俺们三天没吃饱饭……”一个妇人抱着孩子拦住马,声音哽咽。沈策赶紧翻身下马,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披在妇人身上,又掏出炒芝麻递给孩子。
赶到永定河决堤处时,日头己偏西。康熙正带着户部官员在查看缺口,决堤的漕道宽三丈,河水浑浊湍急,缺口处的泥土被冲得松软,工匠们正用沙袋填缺口,却被河水冲得一次次坍塌。“沈策,你可来了!”康熙快步迎上来,龙袍上沾着泥水,“漕道断了十日,京城官仓只剩五万石粮,再修不好,百姓就要断粮了!”
沈策跟着康熙走到缺口边,蹲下身子摸了摸泥土——湿软得一捏就碎,单纯用沙袋填根本挡不住河水冲击。“得用‘木笼填石’的法子。”沈策指着不远处的山林,“陛下,让人砍松木做木笼,装满石头沉在缺口底部当根基;再用木板搭框架,框架里填沙袋和干草,这样能挡住河水冲击。”
康熙立刻下令:“传朕旨意,调京营三百士兵砍木做笼,户部调五十担干草、一百块木板,工匠们按沈策说的法子修!”士兵和工匠们很快就动起来,砍木的砍木、装石的装石、搭框架的搭框架,漕道边一片忙碌景象。
沈策也没闲着,亲自跳进齐腰深的河水里,指挥士兵摆放木笼。冰冷的河水冻得他嘴唇发紫,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只想着快点把漕道修好。亲兵想拉他上岸,却被他推开:“别管我,赶紧摆木笼,耽误不得!”
阿福也从山东赶来了——他缠着老陈,坐漕帮的船过来的,手里还提着一袋草药:“沈大人!俺带了治风寒的草药,您淋了河水,快喝一碗!”沈策摸了摸他的头,接过草药汤一饮而尽,又让阿福跟着衙役去给工匠们送水送干粮。阿福跑得飞快,没一会儿就把水和干粮送到每个工匠手里,小脸上满是认真。
修漕道时遇到了难题——木笼太重,士兵们抬不动,没法准确放在缺口底部。沈策想了个办法,让人用绳子把木笼绑在漕帮的快船上,慢慢把木笼吊进水里,再由水里的士兵推到缺口处。“这样能精准放木笼!”沈策喊着,士兵们立刻照做,木笼很快就摆好了根基。
三天后,决堤的漕道终于修好,框架里填满了沙袋和干草,河水再也冲不垮缺口。康熙让人调来粮船试航,粮船缓缓驶过漕道,船上的麦粒堆得像小山,百姓们爆发出欢呼:“漕道通了!有粮吃了!”
接下来的五天,沈策忙着后续事宜:每天清晨去漕道边检查,确保没有裂缝;中午去京城官仓清点粮食,安排粮船按“每日十船”的速度运粮;傍晚去漕道边的窝棚,给百姓们发粮发柴,还让人给生病的百姓熬药。
阿福也在旁边帮忙,他跟着衙役登记百姓的名字,遇到不识字的百姓,就帮着念名字、写名字;还和工匠们一起捡树枝,给窝棚加固。“沈大人,俺学会写‘粮’字了!”阿福举着小本子跑过来,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一个“粮”字,沈策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阿福真棒!”
就在沈策准备写奏折汇报修漕道成果时,亲兵捧着一封插着三根羽毛的急信跑进来,信皮上写着“西北李将军急报”:“沈大人,蒙古兵趁冬雪突袭甘肃粮库,抢走八千石粮,还杀了五名巡逻队士兵!李将军兵力不足,盼您速来支援,不然边境要失守了!”
沈策捏着信,指尖微微用力——信纸边缘被捏出褶皱。他走到漕道边,看着粮船缓缓驶过,船夫们唱着漕帮号子,声音洪亮;阿福正帮着衙役给百姓发粮,小脸上满是笑容;远处的窝棚里,百姓们正生火做饭,炊烟袅袅。京城的漕道刚通,粮运还需再盯几日,百姓们的窝棚也没完全加固;可西北的蒙古兵来势汹汹,若不尽快去,甘肃粮库要遭更大损失,边境百姓也要陷入险境。
风卷着寒意吹过来,沈策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京城的安稳要保,西北的边防要守,两边都是重任,哪一边都耽误不起。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即刻赴西北御蒙兵护粮库,派户部官员留京盯粮运B。先留京完粮运固漕道,派亲兵带粮械赴西北支援——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