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一家人起来后,早饭已经做好了。
方幼晴正在客厅给孩子穿衣服,看到陈远从卫生间出来,一下就想到了昨天晚上的羞人事。
原本只是忍不住,想趁着上厕所的功夫去看看他,然后就回去睡觉的,没。。。
陈远送走小满上幼儿园的第三天,河北倍恩那边传来消息:首批试产样品已完成灌装,质检初报显示各项指标达标,尤其是HMO活性保留率达到了86。3%,超出预期。周总监在电话里语气难得松动:“老张没看错人,你们这配方不是市面上那种堆料式拼凑,是真下了功夫的。”
“谢谢。”陈远握紧手机,“等报告正式出来,我马上安排第二批原料采购。”
“别急。”周总监提醒,“注册申报材料已经提交国家食品审评中心了,但这类新配方审核周期长,最快也要十个月。你现在最该做的事,是把品牌故事立住,让消费者愿意等。”
挂了电话,陈远坐在办公室里发了会儿呆。窗外秋意正浓,银杏叶打着旋儿落在窗台上。他打开电脑,调出品牌策划案,光标停在“品牌命名”那一栏,迟迟未动。
之前团队提过几个名字??“初乳源”“亲哺力”“臻乳纪”,听起来都像从广告公司批发来的模板。江晚意翻了一遍直摇头:“不像你做的东西,太虚。”
他想要一个名字,不只是好听,还得有温度,有来处。
那天晚上回家,小满正趴在地毯上画画,蜡笔涂得满纸都是歪歪扭扭的小人和奶瓶。她抬头看见陈远,咧嘴一笑:“爸爸!我在画‘甜甜奶’工厂!”
“甜甜奶?”陈远蹲下身。
“嗯!”小满认真点头,“就是爸爸做的奶!宝宝喝了就不哭,还能长高高!老师说,每个小朋友心里都有个‘甜甜奶’梦。”
陈远怔住了。
他忽然想起系统任务刚激活时,自己还在为奶粉代工价格纠结,而女儿早已用童言无忌点破了这件事的本质??不是商业,是守护。
第二天一早,他改掉了所有备选名,在策划案上写下三个字:**甜奶纪**。
“甜,是因为爱;奶,是因为责任;纪,是我们这一代父母想给孩子留下的新标准。”他在会议记录里写道。
江晚意看到这个名字时愣了几秒,然后笑了:“就它了。”
商标申请同步启动,设计团队开始打磨视觉体系。主色调定为暖米白与婴儿蓝,LOGO是一滴牛奶化作摇篮的弧线,托着一颗小小的星星。包装罐采用环保涂层,开罐后内置硅胶圈自动释放抗氧化气体,延缓营养流失??这是陈远坚持加进去的技术细节,哪怕成本每罐增加两块三。
与此同时,营销预热悄然铺开。
他们没有找明星代言,也没有投电梯广告,而是悄悄建起了第一批种子用户群。江晚意利用她在省妇幼医院的关系,联系了八位新生儿科医生,请他们以个人身份参与“科学喂养公益讲座”直播。每场讲座最后五分钟,主持人轻描淡写地提到:“最近有个叫‘甜奶纪’的新品牌在做临床观察招募,主打无添加、近母乳配方,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扫码了解。”
报名人数远超预期。
短短一周,全国三千多名0-6个月宝宝的家庭提交了喂养问卷。陈远亲自筛选出五百名符合研究条件的志愿者,免费寄送50克试喝装,并附赠一份《喂养日志手册》,邀请家长记录宝宝排便、睡眠、情绪变化。
“这不是促销,是科研。”他对团队说,“我们要让第一口奶的选择,变成一场温柔的实验。”
数据开始回流。
第三周,一位山东妈妈在群里发了一段视频:她六个月大的儿子原本对普通奶粉严重拒奶,换上“甜奶纪”试喝装后,第一次主动嘬空了奶瓶,还咯咯笑起来。评论瞬间炸了:“真的假的?”“求代购!”“这要是上市了我能当分销吗?”
陈远让运营同事悄悄引导话题,不炒作、不承诺,只强调“仍在测试阶段,敬请耐心等待”。越是克制,越引发好奇。不到一个月,#甜奶纪#这个还没正式上线的品牌词,已经在母婴圈悄悄发酵。
然而风暴也在此时酝酿。
某天深夜,陈远正在整理注册补充材料,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新闻推送:《神秘新奶粉品牌涉嫌虚假宣传,专家称“HMO添加”或夸大功效》。
标题刺眼,内容更糟。
文章引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乳品分析师”观点,质疑“甜奶纪”宣称的HMO技术“国内尚无量产能力”,并暗示其“借概念收割焦虑家长”。文末还贴出一张模糊截图,似乎是某内部会议纪要,写着“目标溢价300%”“主打中产宝妈情感营销”。
陈远心头一沉。
他知道这是冲着品牌刚起步的脆弱期来的精准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