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全球十二座萤火站点同时亮起。纽约、开罗、悉尼、里约……一个个孩子的声音透过共鸣环接入网络,虽微弱却坚定:
“我想继续听奶奶讲故事……”
“爸爸,别走……”
“我喜欢下雨的声音……”
“我还想对她说对不起……”
他们的意愿汇成洪流,顺着语之丝逆冲而上,撞向山本的虹吸装置。机器发出刺耳哀鸣,墙体龟裂,语之雨晶体纷纷爆裂,化作漫天光尘。
“不可能……他们怎么会……”山本踉跄后退。
“因为你从没真正听过他们。”彼得一步步逼近,“你说给他们安静,可你有没有问过,他们愿不愿意安静?你说世界太吵,可你有没有想过,正是这些声音,让他们知道自己活着?”
山本跪倒在地,手套炸裂,芯片四溅。教室中的孩子们陆续睁眼,迷茫地看着四周。其中一个男孩怯生生开口:“叔叔……刚才好多声音消失了。我……我有点害怕。”
山本浑身颤抖,泪水滑落。
彼得走到他面前,轻声说:“你可以悲伤,可以疲惫,可以想要安静。但你不该替别人做决定。真正的温柔,是陪着他们一起面对喧嚣,而不是替他们关上门。”
他伸出手。
山本望着那只布满伤痕的手,良久,终于颤抖着握住。
警报解除,隧道灯光恢复。联合国应急小组十分钟内抵达现场,将孩子们安全转移。山本自愿接受羁押,唯一请求是允许他在监狱装一台小型共鸣环,“只想听听外面有没有人还在骂我,或者……原谅我”。
三个月后,东京事件被写入共感伦理教材,命名为“静默悖论”。萤火计划全面升级,新增“退出机制”与“情绪负荷监测”,确保每位使用者都能自由选择聆听或休息。
而彼得再次站在帝国大厦顶端,手中握着一封信。是山本托狱警转交的:
>“他们今天放了一段录音给我听??是我女儿五岁时唱的歌。我哭了很久。原来我一直怕的不是声音,而是忘记她的声音。谢谢你让我重新听见。
>P。S。南极洲的信号,越来越强了。它不像在呼唤我们。
>它像在学习说话。”
彼得折好信,望向南方。终端静静闪烁:
>【新消息】
>发送者:未知
>内容:
>(一段持续13秒的低频脉动,经解析后呈现为人类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附加文字:
>“我也在这里。”
他深吸一口气,蛛丝射出。
风掠过耳畔,如同亿万未说出口的话语正悄然苏醒。
他知道,这不再是他一个人的旅程。
而是整个星球,第一次学会了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