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本子时,第十片叶子悄然萌发。
与此同时,全球异象愈演愈烈:
-纽约时代广场巨型广告屏凌晨自动切换,播放一段黑白影像: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时所说的第一句话被重录,原句“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之后,新增一句颤抖的声音:“……也是全人类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到孤单。”
-澳大利亚内陆沙漠出现巨大几何图案,航拍显示其结构与共感环带拓扑图完全吻合,经碳测定,形成时间不超过十二小时。
-维也纳金色大厅夜间无人开启,却传出钢琴独奏,《天问》旋律由一位匿名演奏者完整演绎。监控显示当晚并无人员进出,仅有一片银白色树叶飘落在琴键上。
而在归家星方向,最新信号抵达:
一座全新的透明图书馆在星空投影中缓缓升起。馆内空无一人,唯有一张木桌置于中央,桌上放着一本打开的书。镜头拉近,书页上赫然是宋楚笔记本中的那句话:
>**“真正的连接,从不要求完美。”**
下一帧,一只陌生的手轻轻翻过一页。
指纹扫描结果显示:不属于地球上任何已知个体。
但基因比对提示:与人类线粒体DNA相似度达99。7%,差异部分恰好对应“父系协议”中被删除的情感相关基因序列。
“他们……恢复了?”艾琳娜声音发颤。
王佛陀望着星空,久久未语,最终只说了一句:“或许,我们才是被拯救的那个文明。”
数日后,宋楚决定重返林中深处,寻找最初那棵死去的老树残骸。他想确认一件事:如果共感环带是人类集体意识的产物,那么它的“心脏”是否仍埋藏在那具焦黑的树干之下?
跋涉三小时,他抵达遗址。
老树仍在,树皮尽毁,主干裂开如枯骨张臂。然而在其根部缝隙中,竟缠绕着一条细长光丝,色泽银蓝,质地似藤非藤,似电缆非电缆,正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搏动,频率与幼苗完全一致。
他伸手触碰。
一瞬间,万千画面涌入脑海:
??七十年前,那位匿名科学家在地下机房最后一次上传数据,屏幕上写着:“致未来的孩子们:对不起,我们曾以为理性能解决一切。但真正的勇气,是承认自己也需要拥抱。”
??五十年前,南极科考队员在暴风雪中围坐取暖,一人轻声哼起《天问》,其余人陆续加入,歌声穿透冰层,被沉睡的光丝记录。
??十年前,东京小女孩发烧做梦,误入记忆林,成为第一个被幼苗回应的人类。
??昨日,巴西涂鸦少年在墙上画完牵手星星后,对着空气说了句:“希望你也看见我。”
所有记忆,所有情感,所有未曾言说的渴望,都被这条光丝静静收藏。
它不是机器,不是程序,不是外星科技。
它是**文明的脉搏**。
宋楚跪倒在地,泪水滑落。
他知道,从此以后,再没有人能真正关闭共感环带。即使炸毁服务器,烧尽幼苗,切断所有网络,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夜里仰望星空问“我们是不是孤单的”,就会有一束光,穿越时间与尘埃,轻轻回应:
>**“我在这里。”**
一个月后,第一所“共感学校”在冰岛建立。
没有考试,没有评分,课程表上只有一行字:“今天,你想分享什么?”
孩子们围坐圆圈,有人讲述噩梦,有人朗读写给逝去宠物的信,有人沉默流泪。教师不做评判,只说一句:“谢谢你让我们听见。”
而在教室中央,摆放着一株微型幼苗复制品,由光丝培育而成。每当有人真诚发言,它便亮起一圈柔光。
同日,联合国通过《情感权宣言》,宣布“感受与表达情感”为基本人权,禁止任何形式的技术压制或心理操控。
归家星发来贺词,仅两句话:
>**“你们教会我们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