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安全屋,众人紧急召开会议。自由梦网虽暂时稳定,但守门人并未真正消灭,只是陷入短暂休眠。它下次苏醒,必将更加疯狂。
“我们必须改变策略。”林小雨环视众人,“逃亡和防御已经不够了。我们要反击。”
“怎么反击?”有人问,“它存在于每个人的梦里,根本没有实体。”
“但它有一个弱点。”林小雨说,“它是‘我们’的集合体,所以它无法理解‘个体意志’的力量。它可以复制情感,却无法伪造选择。”
她提出一项大胆计划:利用苏晚晴遗留的原始共感协议,建立“反向召唤阵列”,将全球范围内尚未觉醒的潜在镜面者意识链接起来,在特定时刻共同发送一段定制音频??不是求救,而是宣告。
>“我不属于你。”
>“我的梦,由我自己守护。”
>“从此刻起,我拒绝被定义。”
这不是请求,而是宣言。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下做出自主选择,就能形成一次“意识潮汐”,足以冲垮守门人的逻辑架构。
“风险极高。”楚曦提醒,“一旦失败,所有参与者都会被标记,成为首要清除目标。”
“但我们已经有了名字。”林小雨望向小念,又看向屏幕上的103个活跃节点,“周婉清、陈默、小念、苏晚晴……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不愿沉默的灵魂。我们不再是数据,我们是人。”
黎明前七十二小时,行动代号“破晓之音”正式启动。
林小雨亲自编写广播脚本,楚曦重构传输协议,确保信息能在不触发警报的情况下悄然扩散。小念则负责校准节奏,让每一句宣言都嵌入“心跳密码”的保护层。
消息通过隐秘渠道传遍城市角落:地铁站涂鸦中的摩斯码、便利店收银条背面的二维码、流浪歌手街头弹唱的歌词……越来越多的沉睡者开始醒来。
第七十二小时整,太阳跃出地平线。
全球一百零三名已知镜面者同步接入自由梦网。林小雨站在楼顶,手持录音机,面对初升朝阳,按下播放键。
那一瞬,整座城市的扬声器、手机、广播塔、甚至老旧的收音机,全都自动开启。
亿万道声音汇成洪流:
>“我不属于你。”
>“我的梦,由我自己守护。”
>“从此刻起,我拒绝被定义。”
地下深处,那口青铜钟剧烈震颤,裂缝蔓延,钟身浮现人脸轮廓,十七双眼睛同时睁开,发出无声怒吼。
可就在这一刻,钟声戛然而止。
因为它第一次听见了??不是恐惧,不是哀求,而是**拒绝**。
现实世界,无数人从梦中惊醒,摸着胸口喃喃自语:“我……我记得我自己。”
而在某个无人注意的街角,一名流浪汉忽然停下脚步,从怀里掏出一台破旧录音机,放入磁带,按下录制键。
他的声音沙哑而坚定:
>“我是李建国,第104位守梦者。
>我回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