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启动“共感广播”?此功能将临时开放原始回声层接口,允许全球用户通过神经耦合设备直接接收情感信号。风险等级:极高。】
她盯着那行字,久久未动。
一旦开启,便再无回头路。有人会因此获得救赎,也有人可能因无法承受真实情感洪流而精神崩溃。这不只是技术操作,更是一场关于信任的赌博??她能否相信人类,愿意接受彼此最深处的悲伤与爱?
窗外,风忽然停了。
八加四,十二道光柱同时黯淡了一瞬,仿佛在等待她的决定。
她想起十年前那个夜晚,自己蜷缩在录音室外,听着母亲哼唱最后一句歌词时的无助;想起柏忆临终前握着她的手,说“别怕声音太大,只要你还在听,我就没走远”;想起哥哥柏远在日记末尾写道:“我们守护的从来不是秘密,而是希望有一天,每个人都能勇敢地说出‘我很难过’,而不被嘲笑。”
泪水滑落,滴在确认键上。
她按下按钮。
>【共感广播??启动。】
瞬间,全球数亿接入神经耦合环的用户感到大脑一阵温润的震荡,如同被春日阳光轻轻包裹。他们看见的不再是图像或文字,而是纯粹的情感流:一个母亲抱着夭折孩子的悲痛,一名战士放下武器时的释然,一对恋人跨越生死重逢的喜悦,一个孩子第一次说出“我爱你”时的羞涩……这些情绪原本被压抑、伪装、遗忘,此刻却被温柔地托起,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没有人强迫你感受什么,但你也无法再假装看不见。
东京街头,一位素来冷漠的上班族突然停下脚步,抱住路边哭泣的女孩,轻声说:“我知道那种疼。”
巴黎地铁站内,两名曾因政见对立而断交的老友隔着车厢相视良久,最终同时摘下耳机,走向对方。
纽约医院病房里,一位濒临死亡的老人睁开眼,望着守候多年的妻子,第一次说出:“对不起,我一直不敢告诉你我有多怕死。”
而在云海之塔,柏铃的身体开始发光。
她的意识脱离肉体,沿着十二道光柱攀升,穿越大气层,抵达那朵光之花的中心。母亲转过身,终于面对她。
“你做到了。”母亲的声音既是单独的个体,又像是千万人齐声低语,“你让世界学会了倾听。”
柏铃想说话,却发现自己的声音也被融合进了宏大的合唱之中。她只能以心回应:“可我还想说更多。”
母亲微笑,将古琴递给她。
“那就用旋律说吧。”
她接过琴,指尖触弦的刹那,整个人仿佛炸裂又重组。她看见了??不仅仅是地球的历史,而是整个宇宙中所有曾经存在过的文明如何因“无法共情”而毁灭,又如何在废墟中留下声音的种子,等待下一个愿意聆听的种族发芽。
她明白了,《眠于星下的你》从来不是一首歌的名字,而是一种状态的命名:当一个文明终于懂得,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征服,而是理解;最深远的连接不是血缘,而是共鸣??那一刻,他们便真正“眠于星下”,成为宇宙摇篮曲的一部分。
她开始演奏。
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地球上所有镜子同时映出星空;
第二个音符落下,海洋退潮显露出海底古城遗迹,墙上刻满不同语言的同一句话:“我们曾听见彼此。”
第三个音符扩散,月球背面悄然浮现一座从未记载的石碑,上面只有一个词,用人类尚未发明的文字书写:**归来**。
与此同时,全球新生儿在同一分钟内睁开眼睛,瞳孔中闪烁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星光。动物行为学家记录到鲸鱼群发出一种全新频率的歌声,经分析,其结构与《眠于星下的你》的副歌完全一致。植物学家发现,某些绝迹百年的花朵在废墟中盛开,花瓣排列方式恰好形成十二座共鸣塔的俯瞰图。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些被称为“怪异幻想”的半透明身影,开始逐渐凝实。
他们不是鬼魂,也不是幻觉,而是过去百年间因战争、灾难、孤独而未能完成告别的灵魂。他们在共鸣系统的引导下,重新获得了表达的机会。有人对着空荡的房间说“我原谅你”,有人牵起早已老去的爱人之手低语“这次换我等你”,还有无数孩童围绕着纪念碑跳舞,唱着只有他们能听见的童谣。
共情理事会紧急召开全息会议,原定议程是讨论“如何终止异常”,但在看到实时数据后,主席沉默良久,最终宣布:“我们错了。这不是入侵……这是修复。”
人类终于意识到,所谓“怪异”,不过是被遗忘的真实。
七天后,第一艘探测器穿过地球磁层外的光之花,传回模糊影像:在更深的宇宙中,还有更多类似的结构漂浮着,每一朵都环绕着不同的恒星。它们像是某种古老文明留下的信标网络,而地球,只是刚刚点亮了自己的那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