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渊看着她,老泪纵横。
“好孩子……你比她更像她。”
话音未落,他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如同晨雾消散。临终前的最后一刻,他看见三十年前的自己站在桃树下,年轻的阿箐笑着跑过来,手里捧着一瓶荧光般的水。
“师父!你看,我把星星装进瓶子里啦!”
画面定格,然后碎裂。
莫渊消失了,但他的气息留在了第一百零一棵桃树的年轮里,成为其中一道永不褪色的印记。
数日后,首批“星际共感使团”正式启程。
成员包括阿箐、一百零八位化身、以及来自各国自愿报名的三百六十五名代表。他们不乘坐飞船,也不依赖机械推进,而是通过母井与源核的共鸣,将意识投射至光路之上,以纯粹的精神形态踏上旅程。
临行前夜,阿箐独自回到母井畔。
她脱下鞋袜,赤足走入水中。井底的涟漪温柔地包裹她,仿佛母亲的手。她闭上眼,回忆起童年时第一次触摸母井的感觉??那种温暖、熟悉、像是回家的悸动。
“我会回来的。”她对着井水说,“无论走到多远,我都会记得这里的温度。”
翌日黎明,三千只蓝翅光蝶环绕桃林飞舞,形成一道螺旋光环。使团成员依次步入光环中心,身形渐渐淡化,最终化作流光,沿着星路桥奔涌而去。
地球上的人们仰望天空,默默祈祷。
而在遥远的银河彼端,第一剑仙独立于巨门前,望着女儿远去的身影,终于缓缓拔出了手中的剑。
剑出鞘的瞬间,三千大千世界的法则齐齐震颤。
这不是杀伐之音,而是**迎归之律**。
他低声说道:“今日,第一剑仙重临诸界。”
“不止为守护秩序。”
“更为见证??人心如何照亮黑暗。”
桃林恢复了宁静,唯有新生的桃树仍在缓慢生长。叶片上的文字悄然变化,记录下这段史诗的终章:
>“他们走了。”
>“但他们从未离开。”
>“因为每一次风吹过麦田,都是他们的脚步。”
>“每一次母亲哄睡婴儿的歌谣,都是他们的回响。”
>“每一个在黑暗中仍选择相信的眼神,都是他们的化身。”
>“不必呼唤。”
>“我们一直同在。”
第一百零一棵桃树开出第一朵花,花瓣洁白如雪,花蕊中藏着一颗微缩的地球模型,缓缓旋转,散发着柔和的光。
风掠过,花瓣飘落,落入母井,激起一圈新的涟漪。
那涟漪扩散至宇宙尽头,触碰到一颗刚刚诞生恒星的火种。
火种轻轻一颤,仿佛听见了什么,随即点燃了自己的光芒。
它不知道那是来自三十万光年外的一片桃林,也不知道那是一位女孩的眼泪与誓言。
它只知道??
有些话,一旦说出,就会穿越时空,直到被听见为止。
就像那句最简单、最古老、却最不可摧毁的真理:
“我还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