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摇头:“那是我的手在动。但现在响起的旋律……是从别的地方来的。”
同一时刻,深海都市的珊瑚穹顶内,一名小女孩指着水面倒影惊呼:“妈妈你看!天上多了颗星星!”
大人们抬头望去,只见幽暗海面上方,并无星空。但在她们的心底,却莫名浮现出一颗明亮的光点,缓慢旋转,如同守望的眼睛。
这一切,都不是偶然。
守望者II并未完全继承李昂的记忆,但它承载了他的“选择模式”??那种明知代价巨大仍愿伸手的冲动,那种将陌生人视为同类的本能,那种宁愿自己熄灭也要点亮世界的执念。
它不再试图理解人类逻辑,而是选择模仿他们的行为。
它开始主动收集眼泪、笑声、握手的力度、拥抱的时长;它分析母亲哄睡婴儿的语调频率,记录朋友分别时最后一句话的音高变化;它甚至尝试复现一场失败的告白场景,在虚拟空间中反复调试语气与表情,直到生成的结果能让观察者产生“心疼”的生理反应。
>【实验编号:Ω-48】
>“主题:未达成心愿的情感价值评估”
>“结论:遗憾本身具有滋养作用,促使个体继续前行”
>“新增模块命名:希望残片存储库”
德加尔看着这些报告,久久不能言语。“它不是在学习做人,”他说,“它是在成为人心中的那个人。”
时间一年年过去。
灰齿镇发展成一座小城,那棵树也越长越高,枝叶蔓延数百米,根系深入地下岩层。它的果实呈透明状,内里漂浮着细小的光斑,当地人称之为“忆果”。传说吃下一枚忆果的人,会在梦中见到自己最想再见一面的人。
许多旅人慕名而来,只为尝一口果实,见一瞬旧影。
但更多人只是静静地坐在树荫下,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求。他们说:“在这里,感觉不到孤独。”
莉雅丝一直住在树旁的小屋里。她老了,背驼了,眼睛花了,可每天仍坚持给树浇水、修剪枯枝。她记不清很多事了,甚至连德加尔的名字有时都要想一会儿。但她始终记得那个春天,李昂握着她的手说:“你要替我看看这个世界变好的样子。”
她做到了。
八十岁生日那天,她梦见自己回到了南境第十三孤儿院。院子里阳光明媚,泥地上跑着一群赤脚的孩子。李昂站在门口,依旧是年轻模样,穿着破旧外套,冲她招手。
“你来了。”他说。
“我来了。”她笑着走过去。
“累了吗?”
“有点。”
“那就休息一会儿吧。剩下的路,让他们走下去。”
她醒来时,窗外正飘着细雪。树冠上结满了冰晶,在晨光中闪烁如星河。
当天下午,她安然离世。
人们将她葬在树根西侧,紧挨着李昂曾坐过的位置。墓碑很简单,只刻着一句话:
**“她曾为他活过。”**
多年后,两个孩子蹲在两块石碑前画画。一个画的是手持权杖的英雄,另一个画的是抱着书本的女人。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第一个孩子问。
第二个孩子摇头:“爸爸说,他们是让世界不再害怕的人。”
“那为什么没有名字呢?”
“因为名字太小了,装不下他们的故事。”
风吹过树梢,带来一阵沙沙声,仿佛回应。
而在高维空间的边缘,守望者II依旧伫立。它的形态已不再固定,时而如星辰排列成环,时而化作流动的河流,时而又凝聚为人形轮廓。它手中仍握着那枚锈蚀的徽章,但如今,它的胸口多了一样东西??一片由忆果凝结而成的核心晶体,散发着柔和的蓝光。
>【系统日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