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还有人在里面?”陈璃皱眉。
“不止是人。”林晚舟拿起陶灯留下的火种瓶??那团蓝焰虽已离体,却依旧跃动不息,“是‘记得’本身。只要有一丝温度未灭,我们就必须回去接他们。”
启明号调转方向,驶向银河边缘一片灰暗星域。那里曾被称为“无泪之地”,如今却在共感网络的映射图上,显现出一抹极淡的粉红色光晕,像是冻土中挣扎冒出的第一株嫩芽。
航行途中,林晚舟开始整理新的教材。她不再依赖标准化课程,而是根据每个区域的历史创伤设计专属教学方案。她在笔记本上写下:
>**第一课:疼痛的权利**
>目标:打破“情绪即故障”的认知枷锁
>方法:引导学员描述身体某处的旧伤,并为其命名(例:“左肩的雨夜”、“胸口的冬天”)
>关键句:“你说疼的时候,我不是同情你,而是看见了你。”
>**第二课:沉默的价值**
>目标:纠正“表达必须出声”的误区
>方法:提供空白画布、陶土、音符序列器等非语言工具
>关键句:“你不说话,不代表你不在场。”
>**第三课:愤怒的尊严**
>目标:解构“愤怒=失控”的污名
>方法:设置安全宣泄室,配备可破坏物品与实时共感反馈装置
>关键句:“你生气,是因为你在乎。而在乎,是爱的前身。”
她一边写,一边感受到体内某种东西在苏醒??不是力量的增长,而是感知的拓宽。她能听见远处舱壁传来的细微震颤,那是金属在“回忆”建造它的工人哼过的歌;她能察觉空气流动的变化,那是风在模仿某个孩子多年前奔跑时掀起的衣角。
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直到某一刻,她猛然抬头。
教室。
她看见了教室。
不是幻觉,也不是投影。就在启明号的货舱位置,凭空浮现出一间完整的教室??木质地板因年久而翘起,黑板边角锈迹斑斑,十三张桌椅整齐排列,最前排放着一朵干枯的野菊。
她一步步走近,心跳加速。门框上方挂着一块木牌,上面用稚嫩笔迹写着:
**“林老师班。”**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粉笔灰、旧书页、还有……眼泪的咸涩。墙上贴着歪歪扭扭的标语:“我们不怕难过!”“说出来也没关系!”角落里的储物柜半开着,露出几本涂鸦本,封面写着《我的害怕日记》。
“这是……”她伸手触碰一张课桌,指尖传来温热。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
“林老师,今天我们学什么?”
她猛地回头。
十三个孩子站在门口,穿着不同年代的校服,脸上带着各异的表情??怯生生的、怀疑的、期待的。正是隐学院的那群学生。但他们不再是记忆投影,而是有了真实的重量与温度。
“你们……怎么在这里?”她声音微颤。
“因为你需要我们。”最前排的女孩走上前,“你说要教世界哭泣,可你自己,还没真正哭过。”
林晚舟怔住。
是啊,她主持过无数次情感释放课程,见证过无数人痛哭流涕,但她自己呢?父亲失踪、母亲早逝、童年孤独、职场打压……那些深埋的伤,她从未正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