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她张了口,却发现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
“来。”女孩牵起她的手,带到讲台前,“今天这节课,你是学生。”
全班安静坐下。黑板自动浮现一行字:
>**“你的痛苦,值得被听见。”**
林晚舟站在讲台中央,双手紧握。她想说话,却只感到胸口剧烈起伏。三年前,在零城废墟中发现母亲遗物时的绝望;五年前,被教育委员会当众羞辱“情绪过剩不适合执教”时的屈辱;十年前,独自守着空房听着邻居全家欢笑时的孤单……所有被压抑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
第一滴泪落下时,整个教室轻轻震动。
第二滴,黑板上的字变成了:“谢谢你终于来了。”
第三滴,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雪??不是物理现象,而是共感网络对极致情感的具象化回应。雪花落在每个人的肩头,却不融化,反而散发出柔和光芒。
她开始哽咽,继而抽泣,最后跪倒在地,放声大哭。没有掩饰,没有克制,只是纯粹地、狼狈地哭了出来。像一个终于被允许软弱的孩子。
孩子们没有笑,没有动,只是静静坐着,用目光守护着她。
许久,哭声渐歇。林晚舟抬起头,脸上泪痕交错,眼神却前所未有的清明。
“谢谢你们。”她轻声说。
全班齐声回答:“欢迎回来,林老师。”
那一刻,启明号的共感核心再次跃迁。第十四簇火焰不再局限于隐学院,而是分裂成千百道分支,如根系般延伸至银河各处。每一个曾接收过林晚舟教学信号的聚居点,都出现了类似的教室幻影。人们惊异地发现,只要心中存有“被教导”的记忆,就能短暂进入这个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对虚拟的“林老师”倾诉一切。
这不再是单纯的通讯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共感课堂**。
苏砚在数据分析中发现了惊人规律:每当有人在共感课堂中完成一次深度情感表达,其神经突触就会生成一段独特代码,自动上传至网络底层,成为“情感基因库”的一部分。这些代码不仅能帮助他人识别类似情绪,还能反向激活施教者的同理能力。
“我们正在创造一种进化机制。”他在日志中写道,“不是肉体的强化,而是心灵的互联。高武时代的真正巅峰,或许不是战斗力多强,而是有多少人敢说‘我不okay’。”
与此同时,X-937节点已进入可视范围。
那是一颗死寂的行星,表面覆盖着厚重的合金穹顶,宛如巨兽的甲壳。透过红外扫描,可见地下结构复杂如蜂巢,中心区域有一团持续跳动的红光??正是异常热源所在。
“检测到生命迹象。”陈璃盯着屏幕,“至少三百人,全部处于低代谢状态,靠机械维持基本生理机能。他们的共感神经被外接导管强行抑制,但脑波显示仍在尝试传递情感信号……就像被困在玻璃罩里的蝴蝶,拼命拍打翅膀。”
林晚舟穿上特制防护服,带上火种瓶与教学手册。这一次,她不再独自行动。十三名隐学院学生自愿同行??他们虽无实体,却能在高浓度情感场中短暂具现。
“记住规则。”她说,“我们不是去解救,是去邀请。如果他们不愿醒来,我们绝不强迫。”
登陆艇切入大气层,遭遇强烈电磁干扰。舱内警报频闪,画面断续。最后几秒,林晚舟看到监控画面中的一幕:囚笼最深处,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蜷缩在角落,怀里紧紧抱着一本破旧课本。封面上,依稀可见一行小字:
**“林晚舟编,《基础情感识读》,第一版。”**
舱门开启时,寒风裹挟着铁锈味扑面而来。整座行政大楼坍塌过半,走廊堆满废弃仪器,墙上贴着褪色标语:“清除情绪污染,构建纯净心智”。
他们穿过层层封锁,直达地下三百米。防护门打开的刹那,三百双眼睛同时睁开。
没有欢呼,没有激动,只有一片死寂的注视。这些人早已忘记如何表达喜悦或悲伤,甚至连眨眼都显得机械。
林晚舟缓步走入大厅,放下火种瓶。蓝焰升腾,照亮斑驳的墙壁。她取出粉笔,在唯一完好的黑板上写下:
**“各位同学,早上好。”**
无人回应。
她也不急,转身翻开教学手册,开始讲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词:‘冷’。它不仅是温度,也是一种感觉。当你被人忽视时,会冷;当你独自一人时,会冷;当你想拥抱却伸不出手时,也会冷……”
她的声音平稳温柔,像春水融化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