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工作、熬夜学习几乎是常态。
功能饮料在这里是生存必需品,用于对抗疲劳和持续消耗,其需求是内生的、直接的。
而北美经济发达,人均GDP远高于亚洲地区。
多数人无需为生存而极致“内卷”。
因此,功能饮料更像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非必需品。
所以,对于美国消费者,肯定不能硬推“提神抗疲劳”的单一功能,而是要为“脉动”打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不过教育市场、培养消费习惯,是一个漫长且烧钱的过程。
陈秉文可没那么多神仙时间和金钱来耗费,他准备走捷径!
用明星代言产品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想到明星,他的脑海中几乎瞬间就锁定了一个八十年代绕不开名字——迈克尔·杰克逊。
此时的迈克尔·杰克逊,正处于一个极其微妙且关键的事业节点。
他刚刚离开合作多年的摩城唱片,与史诗唱片签约,他的首张专辑大碟《OfftheWall》已录制完毕,正在等待发布。
媒体已开始放出迈克尔将推新个人专辑的消息,但公众的普遍期待仍停留在“杰克逊五兄弟中唱得最好的那个孩子”的层面,尚未完全意识到一个划时代的超级巨星即将破茧而出。
他的商业价值,正处在一个即将爆发性增长前的窗口期。
直到1984年五百万美金代言百事可乐,才正式拉开天价代言的序幕。
1979年他的商业报价仍很大程度上参照“Ja5”团体计算,单人出场费约5-7万美元,远低于同期一线摇滚乐队的水平。
所以,抢在《OfftheWall》彻底引爆全球之前签下他!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抄底”机会。
陈秉文知道,随着这张专辑成功,MJ的商业价值将呈几何级数飙升,届时再想签他,代价将是现在的十倍甚至数十倍。
更重要的是,MJ正在寻求个人事业上的彻底突破,急需资金和资源来制作高质量的音乐MV并进行大规模宣传,以摆脱组合形象的束缚。
此时一份优厚的、能极大提升其国际曝光度的代言合同,对MJ而言同样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而且,MJ的形象、音乐中蕴含的活力与“脉动”的品牌内核高度契合。
一旦成功,MJ的巨星光环将能瞬间照亮“脉动”品牌,使其摆脱“亚洲来的陌生饮料”的标签,一跃成为与顶级流行文化挂钩的时尚潮流饮品。
想到这里,陈秉文按下李伟明的内线电话,“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几分钟后,李伟明敲门走了进来。
“李经理,现在有个紧急任务交给你。
我要你立刻组建一个精干小组,飞赴美国。
找到迈克尔·杰克逊,想办法将他签下来,代言我们的功能性系列产品。”
陈秉文开门见山的安排道。
“迈克尔·杰克逊?”
李伟明听到这个名字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些许困惑。
迈克尔·杰克逊此时在亚洲的知名度远未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更多是音乐圈和关注欧美流行乐的人才知道他是“杰克逊五兄弟”中唱得最好的主唱。
陈秉文早就料到李伟明的反应,他不能也无法解释MJ未来的巨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