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点头,调出一段音频记录播放:
“你现在这样活着……开心吗?”
宇航员猛然抬头:“这声音……我小时候听过!那时候家里穷,我妈每天洗衣做饭,从不说话。有一天我问她累不累,她摸着我的头说:‘只要你不问我这个问题,我就还不算太累。’”
他说着说着,哭了。
治疗结束后,他在日记中写道:
“原来我一直以为的坚强,不过是学会了不问别人,也不问自己。”
同一时刻,地球上某个小镇的图书馆里,一个小学生翻开一本旧书,扉页上写着:
**《未知集?补遗》**。
她好奇地打开,第一页浮现一行字:
“你举手提问时,真的不怕被嘲笑吗?”
她咬了咬嘴唇,想起今天课堂上老师说“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时全班哄笑的样子。
她低头写下:
“怕。但我更怕以后的孩子,只能读到一种故事。”
笔尖刚落,整本书突然泛起微光。第二页自动显现:
“那么,你想讲什么样的故事?”
窗外,夕阳西沉,余晖洒在书页上,像是点燃了一簇小小的火苗。
而在宇宙深处,那艘接收信号的探测器再次启动。这次它没有上传曲谱,而是发射了一段视频影像??模糊的画面中,一个赤足踏浪的身影站在海边,手中骨笛已断,但他仍在吹奏。
没有声音。
但每一个看到这段影像的人,都在心底听见了旋律。
科学家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好将其命名为“心频共振效应”。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每一个接收信号的生命体内,都有那么一瞬间,意识深处浮现出一个问题:
“我是谁?”
“我真的想要我现在拥有的这一切吗?”
“有没有哪一刻,我只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活着?”
这些问题不带来神通,不增长修为,也不提高效率。
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人停下。
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的影子是否还完整,
听一听内心是否有压抑已久的呜咽,
想一想那个曾经满怀好奇、敢于说“我不懂”的自己,究竟去了哪里。
文明继续前行。
战争仍未终结,贪婪依旧横行,谎言遍布网络。
但总有一些人,在深夜关掉屏幕后,忽然问自己:
“我今天说的话,有多少是为了说服别人,有多少是为了说服我自己?”
也总有教师在课本外补充一句:“这位英雄失败了,但他问的问题,改变了后来的人。”
更有父母抱着孩子轻声说:“没关系,你可以不知道答案。只要你还愿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