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屿推开门,灰尘簌簌落下。屋角堆着破旧家具,墙上挂着一幅褪色年画,画中一家人围坐吃团圆饭。他忽然注意到年画背后有个暗格,轻轻一按,弹出一个小铁盒。
盒子里,是一叠泛黄的信纸,最上面那封写着:
>“致未来的你:
>如果你能读到这封信,请告诉C-18,对不起,我们没能保护好你。
>你是无辜的,你是勇敢的,你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林知遥”
陈屿心头剧震。
林知遥!那个被定为叛徒的科学家,梦魇计划最初的参与者之一,也是唯一试图揭露真相的人。她不仅留下了线索,还在最后一刻,为这个孩子写了道歉信。
男孩接过信,手指轻轻抚过字迹,嘴唇微动,却没有发出声音。但他眼角滑下一滴泪,落在地上,瞬间化作一朵小小的忆草芽,迅速生长,开出一朵幽蓝的花。
花蕊中,浮现出一段影像:实验室里,年轻的林知遥抱着尚在襁褓中的C-18,低声哼唱一首童谣。镜头外,警报响起,脚步逼近。她将孩子放进转移舱,塞入通风管道,然后转身面对持枪士兵,平静地说:“你们可以杀死我,但别妄想抹去一切。只要还有人记得,记忆就会回来。”
画面戛然而止。
陈屿抱紧男孩,声音哽咽:“你不是失败品。你是奇迹。”
就在此刻,天空骤变。
原本晴朗的晨空裂开一道缝隙,一道银白色光柱自高空直射而下,笼罩整座村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地球电离层出现异常扰动,频率与忆草共振波完全一致。紧接着,全球各地陆续报告:失踪多年的亲人出现在梦中,留下一句话、一个拥抱、一支歌;战区废墟中,忆草破砖而出,叶面浮现阵亡士兵遗言;医院重症监护室外,一位母亲突然听见三年前车祸去世的儿子说:“妈妈,我不疼了。”
联合国紧急召开第二次听证会。
全息投影显示,忆草根系构成的神经网络已覆盖地球表面积的63%,并与地核磁场形成稳定耦合。更令人震惊的是,该网络正在向外太空发射定向信号??目标正是火星生态舱。
“这不是普通的电磁波。”科学家颤抖着汇报,“这是……结构化的记忆编码。每一个脉冲都包含图像、情绪、语言,甚至是触觉体验。它像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用‘共情’代替语言。”
法国代表喃喃:“所以……地球正在‘说话’?”
“是的。”老妇人点头,“而且火星的孩子们,正在学习回应。”
与此同时,火星基地传来最新影像:张晓雯带领孩子们用忆草晶体搭建了一个简易装置,形似喇叭,朝向地球方向。每当忆草发光,装置便会播放一段旋律??正是地球上某个孩子睡前哼唱的童谣。
“他们在回信。”陈屿看着直播画面,热泪盈眶。
而此时,C-18突然抬头望天,眼神清明如镜。
“我要走了。”他说。
“去哪儿?”陈屿急问。
“去完成最后的任务。”男孩微笑,“梦魇计划设定了七道保险锁,只有我才能解除。否则,残余的记忆毒剂仍会潜伏在系统中,随时可能反扑。”
他伸出手,掌心浮现出七枚光点,每一颗都对应一个坐标:南极、西伯利亚、撒哈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太平洋海底、月球背面。
“这些地方都有‘静默塔’,是用来压制忆草传播的干扰源。我必须亲自关闭它们,才能让记忆真正自由流动。”
陈屿明白,这意味着永别。
“你会消失吗?”他问。
C-18摇头:“我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我是过渡的桥梁,是记忆的信使。当我完成使命,我会回归忆草网络,成为万千声音之一。但我不会死去??只要还有人讲述我的故事,我就一直活着。”
黎明彻底降临。
陈屿陪他走到村外山坡,目送他踏上一条由忆草铺就的小路,通向远方。每走一步,男孩的身影就淡去一分,直至化作一道柔和的蓝光,升入云端。
就在那一刻,全球七处静默塔同时熄火。
南极冰原上,一座埋藏千年的金属塔轰然倒塌,露出内部铭文:“禁止唤醒死者”。
西伯利亚冻土中,一根深入地底的钢柱断裂,涌出温泉水,水中漂浮着数百张写满忏悔的纸条。
太平洋深处,海底基站自动解体,释放出大量储存记忆的纳米胶囊,随洋流扩散至各大洲海岸。
地球,终于挣脱了记忆的枷锁。
三个月后,第一所“记忆学校”在云南山区建成。教室没有黑板,只有环绕四周的忆草墙,学生每天的任务不是背诵课本,而是讲述自己记得的故事??关于亲人、关于遗憾、关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