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很快靠近对马岛,岛上高处的?望哨自然也看到了小船。
于是很快,几条小船离开小岛,迎了过来。
两边会和后,老者亮出身份,对这群属于宗室的水兵来说,自然老者地位很高,于是护卫着小船驶入附近港湾。
很快,老者带回来的消息就轰动了宗氏,随后马上又报到九鬼水军统领处。
“明国人可能对佐渡岛出手?这怎么可能……。……”
宗氏家主和九鬼水军统领都是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可自家家臣从釜山冒死带回来的消息,也不似作假。
最近半个多月里,对马岛确实没有看到有倭船返航本州。
之前,他们还只是奇怪,但并未多想,可有这个消息,证实釜山已经被明军封锁,那可就不一样了。
很快明军大军还会开到釜山,虽然只是猜测,但几乎可以推测明军肯定是在附近有大的军事行动,否则不至于对釜山城进行封城。
“必须尽快报告家主。”
很快,两个人就达成共识,虽然织田信长死了,可名义上他们依旧属于织田氏,家督是年幼的织田信秀。
虽然他们也听说了,现在掌握大权的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织田秀吉关系很僵,甚至有随时决裂的可能。
“或许,有这个消息,会让家族暂时放弃内斗,进而先齐心协力准备应付明人的攻击。”
于是,两人很快联名写了书信往清洲城送去,暂时这里就是织田氏的大本营,家督织田信秀常年居住在此。
而真正掌权的羽柴秀吉,此时人却不在这里,而是前往石山本愿寺,寻找筑城的地方。
羽柴秀吉打算在石山附近筑大阪城,做为他以后的根基。
他也需要独属于自己的力量,等平定了织田氏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后,才能算高枕无忧。
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城,无疑可以在面对危险时为自己提供更强的安全保障。
而依靠原有的城池,人员太过复杂,羽柴秀吉并不能放心。
消息传递很快,在第三天的时候,书信就被送到清洲城,毕竟倭国也就那么大,信使也是拼死了往回传递情报。
而清洲城的信使也很快被派出,召集包括羽柴秀吉、柴田胜家等织田氏的重臣,商议对策。
大明,京师。
万历皇帝在兵部上奏后第二天临朝,由大太监张宏宣读了东征圣旨。
就在旨意正式发布后,京城各处鞭炮声络绎不绝。
其中有东南商人自发的庆祝,也有魏广德让人安排的,总之要从下到上营造一种百姓苦倭寇久矣,等这一天太久的感觉。
随着鞭炮声,大明将派军东征倭国,拒倭寇于国门外的消息风似的传播京城,飞入寻常百姓的耳朵里。
而兵部的信使早就准备后文书,在旨意发布后立即打马离开兵部,带着文书分别送往天津、登州和松江府等地。
倭国将在几日后收到情报的事儿,他们也是丝毫未知,甚至在倭国的锦衣卫收到消息,倭寇已经从釜山城探听到一部分情报的事儿,都已经来不及往回送。
不过,战争终究拼的是实力。
只有实力强大的一方,才有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情报的泄露,对于大明和倭国来说,似乎并不会影响什么。
万历十年十月十八日巳时,登州水营寨门打开,一艘艘满载军械和将士的战船鱼贯而出。
消息五天前已经送到,三天前所有需要运送的第一批粮草军械都已经装船,只等时辰到时全军登船。
就在登船前的最后一次集结,由东征总兵官戚继光宣读了圣旨,到此时再次集结多日的明军官兵才知道他们此行目的,是东征倭国。
随后,按照早已准备的顺序,集结将士依次登船出海。
在登州水城外完成水师完成编队后,向着东海而去。
与此同时,松江府码头上和登州水城类似,两万余明军再次列阵,由俞大猷当众宣读了朝廷的开战诏书后,南海水师战船搭载着大军出海,向倭国进发。
码头上,俞大猷为陈?、邓子龙送行,又反复叮嘱他们作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