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蹲下身,微笑:“当然可以。写给谁的?”
“妈妈。”小男孩低头,“她生病住院了,医生说可能……可能醒不过来。我想告诉她,我很乖,每天都按时吃饭,还会帮爸爸洗碗。我不想她担心。”
男孩接过信,轻轻抚平褶皱。纸上字迹歪斜,却一笔一画极认真,角落还画了一朵小花。
“你想让她听见吗?”男孩问。
“想!”小男孩用力点头。
男孩牵着他走到井边,将信折成纸船,放入水面。刹那间,井中光影变幻,竟投影出医院病房的景象??那位母亲静静躺着,monitors上心跳微弱。纸船漂至她床前,无声展开,文字逐一浮现。
女人睫毛轻颤,手指微微抽动。
五分钟后,护士惊呼发现病人脑电波出现显著波动,意识活动增强。二十四小时后,她睁开了眼睛。
醒来第一句话是:“我儿子……说我很好。”
消息传回桃林时,已是黄昏。晚霞染红山野,桃花纷飞如雨。男孩站在井边,望着远方,忽然轻声道:“你在看吗?”
无人应答,但他知道有人在听。
夜深人静,他回到茅屋,取出一块新陶片,用指尖刻下今日之事。刚收手,陶片竟自行浮空,缓缓飞向最大的那棵桃树,嵌入树干裂缝之中。整棵树顿时亮起金光,枝叶摇曳,传出一阵若有若无的哼唱??是母亲哄睡婴儿的调子。
他怔住。
那是他从未听过、却无比熟悉的旋律。
翌日,一名少女从东京赶来,背着吉他。她在井边坐下,拨动琴弦,唱起那首曾在巴黎街头引发共鸣的歌。歌声一起,周围空气便荡起涟漪,远处桃树竟随之轻轻摆动,仿佛在伴舞。
一曲终了,她抬头看向男孩:“这首歌,是你帮我完成的吧?”
男孩摇头:“我只是听见了你没能说出口的部分。”
“可我当时根本没打算发表……甚至连谱都没写完。”
“但你的心完成了它。”男孩说,“当你真心想表达时,宇宙总会帮你把话说完。”
少女泪流满面,深深鞠躬。
数日后,她发行专辑,全球热销。媒体追问创作灵感,她只说:“有一口井,教会我什么叫被听见。”
又过了五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静默潮”席卷全球。
某些地区的人类突然丧失语言能力,无法发声,也无法理解他人言语。医学界束手无策,心理学家称之为“共感能力退化症”。受影响区域逐渐扩大,恐慌蔓延。
共感协调署紧急召开会议,提议重启心网主控系统以强制修复,却被全体否决??谁也不敢保证技术干预不会造成更大灾难。
最终,决策层派人前往明心阁,请示“念”。
男孩听完来使陈述,沉默良久,然后说:“带我去最近的疫区。”
他踏上旅途,徒步前行,沿途所经之地,人们自发聚集,默默跟随。队伍越拉越长,从几十人到数千人,再到数十万。他们不喧哗,不鼓噪,只是安静地走着,仿佛参与一场无声的仪式。
抵达重灾区时,城市已近乎荒废。街道空旷,楼宇寂静,人人用手语或写字交流,眼神充满恐惧。
男孩走入市中心广场,面对人群,缓缓跪下。
他摘下挂在颈间的旧铃铛,轻轻一摇。
铃声清脆,划破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