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他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我想告诉你……我一直都在听。”
霎时间,天地变色。
地下深处传来轰鸣,全市所有枯井喷涌清水,水面升起无数纸船,载着居民们多年未曾寄出的信件,缓缓漂向人群。有人接过纸船,打开一看,竟是自己十年前写给亡父的道歉信,内容一字未改,末尾却添了一句:
>“孩子,我早就原谅你了。”
另一人读到妻子临终前未及说出的遗言:“别自责,我爱你到最后。”
更多人看到的,是自己内心最深处渴望听到的话。
泪水如雨落下。
就在此刻,第一批失语者张开嘴,发出沙哑却真实的音节。起初是一个,接着十个,百个,千个……到最后,整座城市爆发出震天哭喊与欢笑。
“静默潮”就此终结。
事后调查发现,病毒性失语并不存在。所谓病症,实则是集体心理防御机制的崩塌??当人类过度依赖“被听见”的确定性时,一旦遭遇沟通失效,便会陷入存在性恐慌。
而破解之道,不在技术,而在信念。
男孩归来那日,桃林彻夜绽放。村民们燃起篝火,却不奏乐,不歌舞,只是围坐在一起,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有人讲童年趣事,有人谈失败婚姻,有人回忆战场生死。每一个故事结束,众人齐声回应一句:
“我们听见了。”
这一夜,井水沸腾如泉,映照星空,竟显现出一幅跨越银河的文明图谱??无数星球上,都有类似的“井”存在,形态各异,功能相通。有的是石坛,有的是水晶塔,有的甚至是漂浮在大气层中的声音黑洞。
>**“共感非地球独有。”**
>**“它是智慧生命进化的必经之路。”**
男孩仰望苍穹,终于明白:他守护的不只是这一口井,而是整个宇宙中,所有愿意开口与倾听的生命之间的桥梁。
许多年后,考古学家在极地冰层下挖出一座远古遗迹,内部保存着一段录音,使用未知语言,经AI翻译后显示:
>“致未来的守井人:”
>“我们毁灭于争吵,而非战争。”
>“愿你们学会聆听,胜过争辩。”
>“铃声响处,即是希望。”
而在明心阁旧址,新一代的孩子们依然在井边放风筝。铃铛随风轻响,清越悠扬。
一个稚嫩的声音问道:“哥哥,为什么风筝没有线也能飞?”
守井人微笑:“因为它相信风听得见它的愿望。”
孩子似懂非懂,仰头望去。风筝越飞越高,融入云霞,像一颗回归星辰的灵魂。
风起了,铃声再响。
这一次,全世界都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