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稳定了这个世界。
毕竟这对于他的能力而言,还是比较的简单的。
首先,世界本身是现成的,虽然作为基础的核心结构垮了,但对于他而言并不算什么大事。
毕竟这个世界本身不大,学园都市加起。。。
陈砚站在控制室的主屏前,凝视着那口悬浮在宇宙边缘的铁锅。它静止于荒芜星域,却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每一次微光闪烁都与飞船内部的能量频率共振。他调出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数据流,发现那里的“烹饪模式”不仅持续运转,甚至开始演化??原本只是重复陆临生前的操作习惯,如今竟出现了新的动作序列:一次缓慢的翻炒、一段停顿、再轻轻压下锅铲边缘,仿佛在试菜。
这不像是残响。
更像是……学习。
他手指飞快敲击终端,将最新观测结果同步至《归灶录》。刚输入完毕,系统忽然弹出一条自动标记为“高优先级”的信息:
>**坐标:X-9873。4,Y-210。6,Z-5551。2(边缘孤星附近)**
>**事件类型:跨维情感投射**
>**内容摘要:一名流浪儿童通过忆果残渣感知到“母亲的味道”,并用废弃金属拼凑出一口象征性灶台,点燃了第一簇非自然火焰。**
陈砚眉头一震。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模仿终末厨房的行为,但这是首个在没有接收共享汤的情况下,仅凭记忆碎片自发重建“炊事仪式”的案例。
他立即召集会议。
小芜arriving时正端着一碗刚煮好的小米粥,袅袅热气中带着淡淡的桂皮香。她坐下后没说话,只是把粥推到桌中央。林远舟来了,手里抱着那本已经泛黄的《归灶录》;小禾也到了,肩上还搭着一条洗得发白的围裙,上面绣着“家常便饭四个字”。
“你们看这个。”陈砚调出画面。
屏幕上,是一个瘦弱的孩子蹲在陨石坑里,双手冻得通红。他用两块扭曲的合金板搭成简易炉膛,中间放着一口从报废飞船拆下的压力锅盖。没有燃料,他就用太阳能聚焦镜引燃一小撮回收粉尘。火苗摇曳不定,几乎瞬间熄灭,但他一次次尝试,嘴里低声念叨着什么。
音频解析启动后,语音转译浮现:
>“妈妈说,火要从小养大,就像爱一样。”
小芜的手指微微颤了一下。
“那是……第七区三年前失联的移民船上的孩子。”林远舟声音低沉,“我们以为他们都死了。”
“但他们活下来了。”小禾轻声道,“而且记得饭香。”
房间里陷入短暂沉默。只有终端屏幕不断刷新着来自三千文明节点的反馈信息,像一场永不停歇的雨。
“这意味着什么?”小芜终于开口。
“意味着‘炊事效应’不再是被动回应,而是开始自我复制。”陈砚盯着数据模型,“就像病毒,但传播的是情感记忆。只要还有人记得某顿饭的味道,哪怕只是一缕油烟的气息,就能成为新火种的起点。”
林远舟翻开《归灶录》,找到一页空白处,提笔写下:
>**现象命名建议:薪传律动**
>定义:当足够多的生命体因食物记忆产生共鸣时,可触发跨维度的情感具象化,并催生独立的‘灶意识’雏形。
“灶意识?”小芜皱眉。
“你不觉得奇怪吗?”林远舟抬头,“守灶树为什么会选择心舟一号作为宿主?为什么它的叶片会变成碗碟形状?为什么它能接收那些早已消散的灵魂波动?它不像植物,更像……一个等待被唤醒的程序。”
小禾忽然插话:“我丈夫去世那天,做的最后一道菜是清蒸鱼。我没吃完,倒掉了。后来每次梦到他,他都不说话,就一直看着空盘子。”
她顿了顿,声音哽咽:“但现在,我在生态园的新幼苗叶子上,看到了那条鱼的轮廓。”
众人皆惊。
陈砚立刻调取生态园监控。果然,在透明幼苗的某片嫩叶脉络间,隐约浮现出一条完整的鲫鱼纹路,鳞片细致入微,甚至连鱼眼中的反光都清晰可见。
“不是投影。”技术员确认,“是生物组织自身生长形成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