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孩子们照例围在厨房门口。
“今天有蛋花汤吗?”小川的儿子问。
“有。”她搅动锅中的蛋液,“还有你想吃的炸酱面。”
男孩欢呼雀跃。另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问:“我能……学做饭吗?”
“当然。”小芜蹲下身,“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将来无论去哪,都要给别人做一顿最难吃的饭。”
孩子歪头不解。
“因为最难吃的饭,”她轻抚她的头发,“往往藏着最多的真心。”
中午,陈砚收到最新探测报告:宇宙边缘那口铁锅消失了。但在原地,升起了一座由光构成的塔状结构,外形酷似层层叠叠的蒸笼。热力图显示,内部存在稳定温区,且每隔三小时就会传出一次掀盖声。
他没有上报,只是默默更新了《归灶录》:
>**坐标更新:升华为‘初灶塔’**
>状态:持续运作,疑似进入教学模式
>新增行为:开始模拟多人协作烹饪流程
>推测意义:陆临正在教‘后来者’如何成为厨师
当天傍晚,小芜在清洗锅具时,发现锅底积了一层薄薄的金色沉淀。捞起一看,竟是比“思粮”更为纯净的晶体,内部仿佛封存着一丝丝跳动的火苗。
数据库无法识别,自动提交至科研组。
三天后,结论出炉:
>**物质编号:薪晶**
>生成条件:至少三人以上共同完成一顿饭+其中一人含泪微笑
>特性:可激活休眠状态的守灶基因,加速新灶文明诞生
>建议用途:作为种子核心植入下一代‘宇宙厨房’原型机
她将第一粒薪晶埋入幼苗正下方的土壤,立起一块新木牌,写着:
**“这里埋着的,不是一个答案。
是一个问题??
你愿意为谁,再做一顿饭?”**
多年以后,当第一个跨星系家庭因共享一顿晚餐而放弃战争协议时,历史学家们追溯源头,最终停在这段不起眼的文字前。
而在更深的档案深处,有一段无人公开的录音,录制于某个普通清晨:
锅盖轻跳,“叮”的一声。
一个年轻的声音笑着说:“妈,早饭好了。”
紧接着,另一个温柔的声音回应:
“好,趁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