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八日,李倧在南汉山城的行宫南门颁布诏书。
他宣誓“君臣上下同守一城;和意已决,唯有战尔”,并决定依据险要山城与清军血战到底。
此时,城内共有朝鲜官兵一万三千余人,文武官员二百多人,宗室成员二百多人,以及奴仆三百多人。
看似人数不少,但问题是城中的存粮却只有区区一万六千多担,酱二百瓮。
这点储备,仅仅够一万多士兵勉强支撑一个月。
本来吧,原先负责营建南汉山城的大臣李曙,曾未雨绸缪在城中储存了大量军粮。
但李曙因病离任后,接手的广州牧使韩明旭却认为,将粮食运往险峻的山城过于耗费民力。
他竟自作主张,将大部分军粮储存在了汉江边上的甲士仓里。
结果,在清军到来后,这些粮食轻易就落入了敌手。
后勤补给严重不足,朝鲜军队只能寻求速战速决。
在李倧的号召下,城中挑选出了一只精锐部队,出城与清军决战。
可清军却很鸡贼,见到朝鲜军队出城挑战,他们反倒坚守营寨,避而不战。
朝鲜军队在清军营外叫骂挑战了一整天,远处的清军却岿然不动,到了黄昏时分,朝鲜军队早已是人困马乏,士气低落。
体察使金鎏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收兵。
可就在此时,清军营寨突然洞开,蓄势已久的精骑呼啸而至,径直杀入了朝鲜阵中。
在清军的偷袭之下,朝鲜精锐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惨败后,城内士气彻底崩溃,君臣上下更是面如死灰。
而此时,清军主力也陆续赶到,朝鲜军队无力出城再战,只好据守山城不出。
皇太极并不急于攻城,而是传令后方:
“速携红衣大将军炮及一切火器前来,为攻城做好万全准备。”
时至年底,皇太极在南汉山城西侧设立御营。
他命令麾下清军攻占汉城,搜捕躲藏的朝鲜军民,掠取财物牲畜,供给大军欢度新年。
崇祯十年正月初四,后方三顺王的火炮部队,终于抵达了城下。
得到火炮后,皇太极依旧不急于攻城,反而将御营移至汉江北岸,继续对山城实施严密封锁。
他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持续消灭朝鲜有生力量。
从十二月到正月,几路主要的朝鲜勤王军相继被歼灭,南汉山城彻底成为一座孤岛。
正月十七日,皇太极向困守孤城的李倧发出了最后通牒:
“欲生耶,亟宜出城归命;欲战耶,亦宜亟出一战。”
李倧见各路勤王军相继被灭,而自己的亲爹大明,也没有来救的意思。
再加上内无粮草,突围无望,终于放弃了抵抗的念头。
他派出使臣,表示愿意投降,对清称臣,并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保留体面的条件。
但此时,战场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皇太极手中,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更不可能得到。
为了彻底粉碎李倧的侥幸心理,正月二十二日,清军在多尔衮的指挥下,对江华岛发动了渡海战役。
朝鲜的庙社神主、世子嫔、两大君、元孙等王室人员,以及大臣家眷都藏身于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