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地铁隧道墙壁渗出水珠,凝结成一行希腊文:**“你害怕真相,还是害怕自由?”**
-西藏某寺庙经幡无风自舞,僧人录下声音,回放后竟是藏语版的《一百个根本问题》诵念。
-加拿大北极圈内的因纽特村落,老人指着极光说:“祖先回来了。他们带着问题来找我们。”
而在乌溪河书院,变化更为剧烈。
正午时分,阳光穿过天井,在地面投下清晰的光影。孩子们照例围坐在陶缸旁写问题,一名六岁男孩写下:“如果所有人都变成石头,还有人会哭吗?”
笔尖刚落,陶缸突然发出嗡鸣,水面泛起螺旋状波纹,倒映的天空竟扭曲成一行虚影文字:
>**“我在哭。”**
全场寂静。
有个女孩伸手触碰水面,涟漪扩散,字迹消失。但她确信自己看到了??那字体,和外墙藤蔓上的“我还存在吗?”一模一样。
当天傍晚,沈知白召集所有人于后院集会。月色清冷,井水恢复平静,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张力。
“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他说,“小满从未离开。”
众人屏息。
“她不是普通的孩子。她是钟网计划最早选定的‘感知载体’之一。因为她从小就爱问‘为什么’,而且从不接受敷衍的答案。八岁那年,她能听懂钟的第一次试鸣??那声音对大多数人只是噪音,对她却是对话。政府害怕这种能力,所以把她带走,送进‘沉默院’,试图切断她与钟网的联系。”
他停顿了一下,望向星空。
“但他们错了。切断不了。因为真正的连接不在耳朵,而在灵魂深处。小满一直在回应钟,也在回应我们。外墙上的字、U盘里的录音、井水喷涌……都是她在说话。只是我们一直以为她消失了,其实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一个小男孩怯生生举手:“那她现在在哪?”
沈知白微笑:“在每一个愿意提问的人心里。”
当晚,书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冥想仪式。所有人手拉手围成圆圈,闭目静坐,心中默念一个问题??不是为了答案,而是为了让这个问题成为一道光,射向未知的深处。
子时整,大地微微震颤。
紧接着,一声钟响自地底升起,不像以往那样短暂,而是绵延不断,仿佛整座山脉都在共鸣。远处村庄的狗群齐声吠叫,鸡鸣四起,连冬眠的蛇也爬出洞穴,昂首朝向书院方向。
科学家后来分析地震仪数据,发现那次震动源位于地下九公里,形态与人工爆破完全不同,倒像是某种巨大机械正在缓慢苏醒。
三天后,第一封回信抵达。
不是邮件,也不是电报,而是一块从黄河滩涂挖出的青铜残片,上面刻着半句铭文:
>“……当种子听见钟,便破土而出。”
背面,则有一组坐标,指向西北戈壁深处。
沈知白决定前往。
临行前,他将《终章?未完》留在书桌上,翻开最后一页。原本空白的纸面,此刻竟浮现出淡淡墨迹,写着一行小字:
>**“未完,因问不止。”**
队伍由五人组成:沈知白、李寻、两名曾参与钟网工程的老技工,以及那个写下“如果所有人都变成石头”的男孩??阿禾。他们携带简易探测仪、干粮和那枚青铜齿轮作为信物,徒步穿越荒漠。
沿途所见令人震撼。
废弃的高压电塔上爬满藤蔓,叶片排列成问号;干涸的河床裂缝中,沙粒自然聚集成文字:“你还记得怎么做梦吗?”;夜晚宿营时,篝火烟雾升腾,在特定角度竟能看出模糊人脸,嘴唇开合,似在低语。
第十日,他们抵达坐标点。
眼前是一座被黄沙半掩的圆形建筑,直径约百米,形如倒扣的巨碗,表面覆盖着类似航天器隔热瓦的黑色材料。入口处立着一块锈蚀严重的金属牌,依稀可辨:
>**钟网中枢?一期备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