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的外壳被拆开,露出内部错综复杂的管线。俞天跪在设备前,额头抵着滚烫的机身,正用扳手拆卸压力传感器。备用零件箱里的手动旋钮被他改装成简易调节装置,旋钮上刻着的36道刻度,对应着老匠人手指碾压的不同力度,每转动一格,就代表压力变化0。1MPa。
“参数锁破解进度78%。”林夏的全息投影悬浮在控制面板上方,数据流顺着打印机的线路游走,像在给设备注入新的灵魂。她的瞳孔里跳动着实时压力曲线,当俞天将旋钮拧至第25格(对应5MPa),突然弹出红色预警:“马库斯的权限程序在后台复制数据。”
俞天没抬头,指尖在改装旋钮上快速转动,模拟着2→5→3MPa的压力变化。第12次试验的叶轮从出料口弹出时,他用镊子夹起轻轻晃动,斜角处的金属光泽均匀得像镜面,原本清晰的分层线己淡得几乎看不见。机械义眼的扫描显示,层间结合力达到惊人的27MPa,是原设计的2。25倍。
“17小时倒计时。”马库斯的机械靴踏过设备间的金属地板,发出沉闷的响声。他的机械义眼扫过叶轮,瞳孔里的数据流飞速运转,“地球专家团的通讯频率己经锁定,你的玩具叶轮最好别在演示时掉链子。”他的终端在口袋里震动,私人日志正自动记录下0。5mm斜角的三维参数。
装机测试的瞬间,循环泵的叶轮以3200rmin的速度转动起来。气流穿过叶片的声音带着规律的嗡鸣,像某种古老的韵律。俞天的机械义眼紧贴泵体,应力监测画面显示:斜角处的最大应力仅18MPa,远低于27MPa的安全阈值。设备间的氧气浓度计指针开始缓慢回升,1小时后,回升速率稳定在0。02%分钟,与危机爆发前的数值完全一致。
培育舱的警报声在此时戛然而止。俞天冲过去,看见土豆苗的新叶舒展着,叶片上的陶纹纹路与叶轮的旋转轨迹产生奇妙的共振,CO?吸收率的监测屏跳回41%,比之前的最高纪录还高出1个百分点。那些曾发黄枯萎的根系,正顺着营养液的流向生长,在培养皿底部织出与仰韶陶纹相同的螺旋图案。
马库斯站在循环泵旁,机械义眼放大叶轮的转动画面。0。5mm斜角切割空气产生的气流涡流,在全息投影里泛着淡蓝色的光,与他偷偷导入参数打印出的备用叶轮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的斜角处己出现细微的磨损痕迹。他的私人日志突然自动保存,标题栏写着“斜角压力算法初步研究”,附件里是0。5mm斜角与三阶段压力的匹配数据表。
俞天擦着手上的油污,模拟器的提示灯突然闪烁。他点开消息,老匠人留言的全息影像浮现:“陶为土所化,器为人所造,顺其性则久。”影像消失的瞬间,机械义眼捕捉到画面角落的细节——老匠人背后的陶窑墙壁上,刻着与叶轮斜角纹路相似的符号。
“发现异常数据关联。”林夏的全息投影突然放大三鼎的三维模型,“‘工’属性鼎身的铭文刻痕,与叶轮的斜角纹路同源性达73%。”她的白大褂上弹出对比图,鼎身铭文的凹凸结构与斜角处的微观纹路如出一辙,“这不是巧合,是古代工艺的技术传承。”
循环泵的叶轮还在平稳转动,计数器显示己连续运行3小时。俞天的笔记本上,新的计算公式正在成形:斜角角度×压力变化率=材料融合度,这个公式的曲线走势,与三鼎能量输出的波动曲线完全吻合。他突然意识到,3D打印机的数据流里,藏着打开更多古代工艺密码的钥匙。
马库斯的终端在此时收到地球董事会的消息:专家团将在10小时后抵达火星基地。他的机械臂无意识地敲击着泵体,节奏竟与叶轮的转动频率相同。当俞天转身去收拾工具时,恰好看见马库斯将备用叶轮扔进回收箱,而他的私人终端里,新的参数设置己经调整为2→5→3MPa。
48小时倒计时归零的那一刻,循环泵的叶轮完成了第691200次转动。设备间的氧气浓度回升至18。5%,培育舱的土豆苗长势喜人。俞天望着窗外的火星地表,觉得那些红色的尘土下,仿佛埋藏着无数等待被唤醒的智慧。而3D打印机的显示屏上,新的打印任务正在生成,任务名称是:“斜角压力算法验证——基于三鼎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