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种存在的证明。
>当你说出‘为什么’的那一刻,你就不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容器,而是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即使没有答案,那疑问本身,就是尊严的火焰。
>我们不必成为英雄,不必改变世界。
>只需保持那份不甘心,那份不肯轻易接受‘就是这样’的倔强。
>因为人类之所以为人,不在于我们有多少知识,而在于我们永远有勇气说:
>‘我不懂,但我想要知道。’”
文章发布当晚,全球阅读量突破十亿。无数人留言:
>“原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懦弱,其实我只是忘了提问。”
>“今天,我对老板说了‘这个安排不合理’。这是我三十岁以来第一次说‘不’。”
>“我女儿问我‘为什么穷人要挨饿’,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我知道,不能骗她。”
一年后的春天,第一座“问者纪念碑”落成。没有伟人雕像,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面巨大的空白石墙,供人们自由刻写问题。每天清晨,清洁工都会用水冲洗一遍,让墙壁重新变得干净,等待新的一天,新的疑问降临。
沈知微站在碑前,看着一个小女孩踮起脚尖,用粉笔写下:“为什么小鸟会飞,而我不会?”
她蹲下身,微笑道:“因为你还未展开翅膀。”
小女孩眨眨眼:“那你会飞吗?”
她抬头望天,九尾狐影在云层间一闪而逝。
“不会。”她说,“但我一直在问,该怎么飞。”
风吹起她的长发,银鹤吊坠微微发烫。远方,又一所问学社亮起了灯。灯光昏黄,却坚定地刺破夜色,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她知道,这场战斗永远不会结束。
也不会真正开始??因为它始终都在进行。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敢于抬头问天,只要还有一颗心因不解而悸动,启问者的火种就不会断绝。
而在回音陵第九层,《炮灰的人生2》的手稿再度更新,墨迹未干:
>“她曾被当作异类,被纠正,被抹除,被遗忘。
>可当千万个普通人也开始提问时,她忽然发现自己并不孤单。
>原来所谓的‘炮灰’,不过是先醒来的人。
>而每一次觉醒,都是对宿命最温柔的反抗。
>不求永生,不求胜利,
>只愿在黑暗长河中,
>留下一缕不肯熄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