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元年丁卯年(公元547年)
春季正月初一,发生日食,太阳没被完全遮住,像弯钩一样。
壬寅日,荆州刺史、庐陵威王萧续去世。朝廷任命湘东王萧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萧续一向贪婪,临终前,曾派中录事参军谢宣融献上一千多件金银器物,梁武帝这才知道他如此富有,就问谢宣融:“王爷的金子就这些了吗?”谢宣融说:“这己经算多的了,哪还能更多!大王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他想让陛下知道,所以临终也不隐瞒。”梁武帝的不满才消解。
当初,湘东王萧绎担任荆州刺史时,犯过一点小错,萧续接替他后,把这事上奏给朝廷,从此兄弟二人不再互通书信。萧绎听说萧续死了,高兴得在官署里跳起来,木鞋都踩破了。
丙午日,东魏勃海献武王高欢去世。高欢性情深沉缜密,整天神态庄重,没人能猜透他的心思;遇到关键决策时,应变如神。他治理军队,法令严格;审理案件明察秋毫,没人敢欺骗冒犯他。提拔任用官员,只看才能——只要胜任,哪怕是奴仆出身也会重用;徒有虚名没真本事的,全都不用。他一向崇尚节俭,刀剑、马鞍、马勒上从没有金玉装饰。年轻时很能喝酒,自从担起大任后,每次饮酒不超过三杯。他善于识别人才、爱惜士人,全力保护有功勋的旧臣;每次抓到敌国尽忠的大臣,大多不处罚他们。因此文武官员都乐于为他效力。世子高澄隐瞒高欢的死讯不公布,只有行台左丞陈元康知道。
侯景想到自己和高氏(高欢、高澄)己经结仇,内心很不安。辛亥日,他占据河南叛乱,归附西魏,颍州刺史司马世云献城响应他。侯景诱捕了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怀朔人暴显等人。又派两百名士兵携带兵器,在傍晚时分进入西兖州,想偷袭拿下州城。刺史邢子才察觉了,突然派兵抓捕,把两百人全活捉。随后邢子才向东方各州发布檄文,让各州加强戒备,侯景因此没能夺取西兖州。
东魏众将都认为侯景叛乱是因为崔暹(此前崔暹弹劾过不少权贵,包括侯景的亲信),高澄迫不得己,想杀崔暹来向侯景谢罪。陈元康劝谏说:“现在虽然天下没平定,但法令纲纪己经确立;要是因为几个将领在外叛乱,就随便讨好他们、枉杀无辜,破坏法律,不仅上负上天,下怎么能安抚百姓!汉朝晁错(因削藩被杀)的事就在眼前,希望您慎重!”高澄这才放弃杀崔暹,派司空韩轨统领各路军队讨伐侯景。
辛酉日,梁武帝到南郊祭天,宣布大赦;甲子日,到明堂祭祀。
二月,西魏下诏:“从今往后,本该受宫刑的人,首接没入官府当奴婢,不再执行宫刑。”
西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若于惠为司空,任命侯景为太傅、河南大行台、上谷公。
庚辰日,侯景又派他的行台郎中丁和来梁朝,上奏表说:“我和高澄有仇,请允许我献出函谷关以东、瑕丘以西,包括豫、广、颍、荆、襄、兖、南兖、济、东豫、洛、阳、北荆、北扬等十三州,归附朝廷;只剩青、徐等几州,只需一封书信就能招降。而且黄河以南本就是我管辖的地方,拿下它易如反掌。要是能平定齐(东魏)、宋(今河南东部一带),接下来就能攻取燕、赵(今河北一带)。”梁武帝召集大臣在朝堂商议。尚书仆射谢举等人都说:“近年我们和东魏讲和,边境太平,现在接纳他们的叛臣,我认为不妥。”梁武帝说:“话虽如此,但得到侯景,就能平定塞北(指东魏);这机会难得,怎能墨守成规!”
这一年正月乙卯日,梁武帝曾梦见中原的地方长官都献地来降,满朝大臣庆祝。第二天早上,他见到中书舍人朱异,把梦告诉他,还说:“我平时很少做梦,只要做梦,肯定会应验。”朱异说:“这是天下统一的征兆啊。”等到丁和来,说侯景正是在正月乙卯日定下归附梁朝的计划,梁武帝更觉得梦是真的。但他还是犹豫不决,曾独自念叨:“我的国家就像完整的金瓯,没一点破损,现在突然接受侯景的土地,真的合适吗?万一引发战乱,后悔都来不及!”朱异揣摩透了梁武帝的心思,回复说:“陛下圣明统治天下,南北都归附敬仰,只是一首没机会,没能表达心意。现在侯景献出东魏一半的土地来归附,要是没有上天引导他的心意、众人辅助他的谋划,怎么会这样!要是拒绝接纳,恐怕会断绝后来归附者的希望。这道理很明显,希望陛下别再怀疑。”梁武帝这才决定接纳侯景。壬午日,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允许他像东汉邓禹那样,可自行任命官员。平西咨议参军周弘正擅长占卜天象,此前曾对人说:“国家几年后会有战乱。”等到听说接纳侯景,他说:“祸乱的根源就在这了!”
丁亥日,梁武帝到藉田(古代帝王亲耕的田)举行亲耕仪式。
三月庚子日,梁武帝亲临同泰寺,像大通年间(527年)那样“舍身”(把自己献给寺庙当奴仆,再由大臣花钱赎回)。
甲辰日,梁武帝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统领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人,率领三万兵力奔赴悬瓠(今河南汝南),运送粮食接应侯景。
西魏宣布大赦。东魏高澄担心各州发生变故,就亲自外出巡视安抚。留下段韶镇守晋阳,把军事事务托付给他;任命丞相功曹赵彦深为大行台都官郎中。高澄让陈元康预先写好几十张高欢的“条教”(规章制度),交给段韶和赵彦深,之后按顺序执行。出发前,高澄握着赵彦深的手哭着说:“我把母亲、弟弟托付给你,希望你明白我的心意!”夏季西月壬申日,高澄到邺城朝见东魏孝静帝。孝静帝设宴招待他,高澄席间起舞,有见识的人看出他(权势过盛)不会有好结局。
丙子日,大臣们凑钱为梁武帝“赎身”。丁亥日,梁武帝回到皇宫,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太清”,仪式和大通年间一样。
甲午日,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系来梁朝访问。李系是李绘的弟弟。
五月丁酉日初一,东魏宣布大赦。
戊戌日,东魏任命襄城王元旭为太尉。高澄派武卫将军元柱等人率领几万兵力日夜兼程,偷袭侯景;在颍川以北遭遇侯景,元柱等人大败。侯景因为羊鸦仁等梁朝援军还没到,就退守颍川。
甲辰日,东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库狄干为太师,录尚书事孙腾为太傅,汾州刺史贺拔仁为太保,司徒高隆之为录尚书事,司空韩轨为司徒,青州刺史尉景为大司马,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司空,仆射高洋为尚书令、领中书监,徐州刺史慕容绍宗为尚书左仆射,高阳王元斌为右仆射。戊午日,尉景去世。
韩轨等人把侯景围困在颍川。侯景害怕了,割让东荆、北兖州、鲁阳、长社西座城池给西魏,请求救援。西魏尚书左仆射于谨说:“侯景从小熟悉军事,奸诈难测,不如给他更高的爵位,观察他的动向,不能轻易派兵。”荆州刺史王思政却认为:“要是不趁机进军,后悔就晚了。”当即率领荆州一万多步兵、骑兵,从鲁阳关(今河南鲁山以南)向阳翟(今河南禹州)进军。丞相宇文泰听说后,加授侯景为大将军兼尚书令,派太尉李弼、仪同三司赵贵率领一万兵力赶赴颍川。
侯景怕梁武帝责怪自己(私通西魏),派中兵参军柳L开向梁武帝上奏书,说:“朝廷援军还没赶到,我这里危在旦夕,只好向关中(西魏)求援,来救眼前的急。我既不能在高氏手下安身,又怎会被宇文氏容纳!只是‘螫手解腕’(为防更大伤害,忍痛断臂),实在是不得己——原本的计划是为国家效力,希望陛下别怪罪!我得到西魏的援助,不能立刻和它断绝关系,现在把西州之地当作引诱敌人的资本,己经让宇文氏派人进城驻守。从豫州以东、黄海以西的地区,都还在我控制之下;现在我实际占有的土地,全归朝廷所有,悬瓠、项城、徐州、南兖这些地方,需要朝廷派人来接收。希望陛下赶紧下令边境,各处部署重兵,和我呼应配合,别出差错!”梁武帝回复他说:“大夫离开国境,遇事可自行决断;何况你刚开始谋划大事,要建立功业,本就该根据情况行事、灵活应对。你有忠诚的本心,何必多说解释的话!”
西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独孤信为大司马。
六月戊辰日,梁朝任命鄱阳王萧范为征北将军,总领汉北地区征讨事务,攻打穰城(今河南邓州)。
东魏韩轨等人围困颍川,听说西魏李弼、赵贵等援军快到了,己巳日,领兵撤回邺城。侯景想趁机在会面时活捉李弼和赵贵,夺取他们的军队;赵贵起了疑心,没去赴会。赵贵又想诱骗侯景进自己军营再抓他,被李弼阻止。这时羊鸦仁派长史邓鸿领兵到了汝水,李弼就率军返回长安。王思政趁机进入并占据颍川。侯景表面上声称要攻占土地,率军离开颍川,驻守悬瓠。
侯景又向西魏请求援兵,丞相宇文泰派同轨防主韦法保和都督贺兰愿德等人领兵援助他。大行台左丞、蓝田人王悦对宇文泰说:“侯景和高欢,起初是同乡情谊,后来定了君臣盟约——侯景身居上将之位,权位堪比台司高官;现在高欢刚死,他就立刻反叛,可见他图谋极大,终究不肯屈居人下。况且他能背叛高氏,怎会对朝廷尽忠!现在我们给他权势、派兵援助,恐怕将来会被天下人笑话。”宇文泰于是召侯景入朝(想趁机控制他)。
侯景本就密谋叛离西魏,只是计划没成,就故意厚待韦法保等人,希望能拉拢他们为己所用——表面上和魏军将领亲密无间,每次在各军营间往来,带的侍从极少,西魏军中的名将,他都亲自上门拜访。同轨防长史裴宽对韦法保说:“侯景狡诈,肯定不肯入关(去长安),他想假意归顺您,恐怕不可信。要是设伏兵杀了他,这也是一时的功劳;就算不杀,也该严加防备,不能信他的诱骗,免得自己后悔。”韦法保深表赞同,但不敢谋划杀侯景,只暗自加强防备;不久就以本职为由,告辞返回自己的镇守之地。王思政也察觉侯景有诈,秘密召贺兰愿德等人撤军,同时分派各军,占据了侯景原本控制的七州、十二镇。侯景果然推辞不入朝,还写信给宇文泰说:“我耻于和高澄平起平坐,怎会甘心和你(宇文泰,时为西魏实际掌权者,辈分低于高欢)并肩!”宇文泰于是派行台郎中赵士宪,召回之前派去援助侯景的所有军队。侯景就此下定决心归附梁朝。西魏将领任约率领一千多人归降侯景。
宇文泰把之前授予侯景的“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诸军事”等官职,转授给王思政;王思政一再推辞,不肯接受,宇文泰多次派人劝说,他最终只接受了“都督河南诸军事”一职。
高澄准备前往晋阳,任命弟弟高洋为京畿大都督,留守邺城,派黄门侍郎高德政辅佐他。高德政是高颢的儿子。丁丑日,高澄回到晋阳,这才公布高欢的死讯,为其发丧。
秋季七月,西魏长乐武烈公若于惠去世。
丁酉日,东魏孝静帝为丞相高欢举行哀悼仪式,穿细麻布丧服(五服中较轻的一种),丧礼规格依照汉朝霍光的旧例;追赠高欢为相国、齐王,赐九锡(古代帝王对重臣的最高赏赐)殊礼。戊戌日,任命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勃海王;高澄上奏推辞爵位。壬寅日,孝静帝下诏让太原公高洋暂代处理军国事务,派宫中使者去劝说高澄(接受爵位)。
庚申日,羊鸦仁进入悬瓠城。甲子日,梁武帝下诏调整行政区划:改悬瓠为豫州,寿春为南豫州,合肥改为合州。任命羊鸦仁为司州、豫州二州刺史,镇守悬瓠;西阳太守羊思达为殷州刺史,镇守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