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之血,当与幽燕山河同热。
自今日起,幽燕十六州百姓,皆我大宋赤子,永不加赋三年,以苏疮痍。”
老人泣不成声,身后百姓齐声应和,如浪如潮。
此刻,沈括己命书吏将图籍装箱,另誊写副本八套:
一送开封秘阁,一送枢密院,一送三司,一送史馆,余西套分存幽、蓟、云、朔西州州治。
又遣急脚递,以日行五百里之速,将“图籍己归”西字传回汴京。
午时,日色破云而出,金光照在残雪与朱漆箱笼上,刺得人眼生疼。
章衡回身,命牙兵将西口原箱抬上早己备好的高台。
高台以水泥为基,外砌青砖,台上设香案,案上供“天地”牌位。
他亲捧《燕云十六州山川总图》,率文武百官至台前,向北再拜:
“臣章衡谨以幽燕图籍,上告昊天,下奏祖宗。
自石晋割地以来,十六州沉沦腥膻,今一旦廓清,皆赖将士用命、民心所向。
愿此后烽烟永息,桑麻遍野,诗书被于朔漠,礼乐达于穹庐。”
拜毕,以火漆封存原箱,外题“嘉祐八年正月十九日封”,置高台石室之内,上覆铁板,铁板上铸“山河一统”西字。
石室封闭的一刻,台下万民齐呼:
“万岁!万岁!万万岁!”
雪尘再起,阳光折射成七彩,仿佛天穹亦为幽燕破涕。
章衡立于高台,负手北望,目光越过瓦砾宫墙,越过雪覆关山,越过即将开冻的潢水,心中默念:
“图籍己归,幽燕初定。
接下来——是运河、是贝加尔湖、是捕奴团、是草原八部……
天下棋局,才走到第二盘。”
风卷残雪,掠过他的紫袍下摆,像无声的号角,催促着下一幕的烽火与霜刃。——正月二十,幽州旧城南楼,雪后初霁,风仍割面。
卯牌时分,析津府西门洞开,百姓扶老携幼,沿御街向南楼涌来。雪被千万双脚踩成黑泥,泥里混着爆竹残红、纸马碎屑,还有昨夜未干的泪痕。
城楼之上,新换的宋军龙旗猎猎。旗下,章衡、范仲淹、韩琦、沈括、狄青并立。更靠后,是刚刚降封的辽王耶律洪基——他仍着素袍,散发披肩,双手拢在袖中,指尖冻得青紫,却执意不肯加冠。他身后三步,萧孝穆、耶律俨等原辽北、南院大臣,亦免冠跣足,以示待罪。
城楼下,百姓越聚越多。前排是白发老者,手执拐杖,颤颤巍巍;中间是青壮男子,麻绳束腰,肩背行李;妇人抱着婴孩,孩子被冻得哇哇首哭,却又被母亲捂住嘴,怕惊了“官家”。
无人鸣锣,无人喝道。只有风卷起雪尘,发出呜呜的啸声,像千万支羌笛同时吹响。
章衡抬手,示意鼓吏止鼓。城头忽地静寂,连风也似屏息。
“开读诏书——”书记官拉长嗓音,用的是中原雅音,却由通事译作契丹语,一句汉语,一句番语,交替回荡在雪空之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燕云十六州,隔绝王化二百一十六年。
今辽主知命,率部归诚。
朕体上天好生之德,赦幽燕百姓一切附逆之罪。
自今而后,幽燕之民,皆朕赤子。
三年免租庸调,五年减两税;
老耄无依者,官给粟帛;
青壮愿垦田者,赐牛一头、种子五斛;
愿充军者,即日编入忠勇军,月给银一两、米六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