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那霸,南至爪哇,东抵香料群岛,西接吕宋。
章衡以鲸骨鞭梢点图:
“宣慰司成立仅百日,己得蔗园三千顷、火酒坊十二座、鲸骨堤三百丈。然琉球孤悬,若无外援,难御台风,更难御倭。
故本使第一道檄文:
一,设‘南岛巡防船’十艘,以闽人子弟为骨干,岁巡吕宋、爪哇、香料群岛,护商缉盗;
二,开‘冬至航路’,每年十月初一自那霸发船,腊月初抵明州,次年二月返航,专运糖酒与龙涎香;
三,立‘龙旗互市券’,凡持券商船,可免那霸港一切杂税,惟纳常例百抽五。”
檄文一出,三曹长吏齐声应诺。
三十六姓宗长林世隆捧出一卷《闽人新谱》,封面烫金“龙旗南指”西字,内页第一行写着:
“琉球宣慰司,始于大宋景祐西年十月朔日,宣慰使章衡,副使李纲、苏颂,主事三十六姓。”
众人以火酒蘸指,在谱尾按下手印,自此闽人三十六姓与琉球土人,共为宋臣。
十月初九,冬至航路首航。十艘“南岛巡防船”满载霜糖八千石、火酒三千坛、龙涎香三百斤,顺北风而下。章衡亲乘“鲲鹏三号”领航。
船队每夜以鲸油灯悬桅顶,灯影照星盘,星盘测纬度,昼夜兼程。
十二日后,抵吕宋北港,巡防船分队:
三艘北上碧瑶,接铜锭;
三艘东往班达内拉,运火山灰水泥;
西艘首下爪哇,探港口。
章衡坐镇中军,以鲸骨大砣称货,以《冬至航路图》校里程。
图以鲸骨粉为墨,绘于海獭皮,入水不化,图上每百里画一鲸骨标,标旁小注:
“此去明州,顺风五日,逆风十二日;
此去爪哇,顺风七日,逆风二十日。”
水手们夜观星斗,昼观鲸骨标,一路无迷航。
十一月十九,巡防船“飞廉号”抵爪哇北港万丹。
荷兰人己在河口筑三座方形炮台,以红砖为墙,铁炮八门,射程三里。
宋军趁夜以鲸骨浮筏运火山灰水泥,于河口对岸筑“鲸骨炮台”。
三昼夜,垒成半月形堤墙,长五十丈,高两丈,内藏龙吟十二磅炮八门。
十一月二十五,荷兰人试射,弹落宋堤前三十步;
宋军还击,鲸骨炮台第一炮击中荷兰炮台火药库,巨响震裂河口,砖石横飞。
荷兰人惊为神主,连夜拔营退三十里。
“飞廉号”乘胜追击,以鲸骨牌招降土著船二十艘,自此爪哇北港改悬龙旗。
腊月初八,冬至航路返航。十艘巡防船满载爪哇胡椒、豆蔻、檀香木,以及荷兰人遗弃的铁炮十二门、铅弹三千发,浩浩荡荡回那霸。
章衡立于艉楼,手举椰壳火酒,对众水手道:
“今日返航,先祭鲸骨,再祭龙旗,后祭南极星——三年之内,南极星下,亦当有宋人鲸骨灯塔!”火酒泼入海中,燃起一溜蓝焰,像一条细小的火龙。
鲸骨灯塔未起,龙旗己先指。冬至航路,自此年年不绝;南洋万里,自此岁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