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麦田的夕阳刚沉到山后,沈策捏着康熙的急信,指尖在“胡二受伤、粮价二两一石”的字句上反复——江南百姓正吃着高价粮,胡二还在撑着,若再耽搁,恐出更大乱子。他转头看向老陈和王大爷,老陈正帮着百姓把剩余的草木灰装袋,王大爷则蹲在田埂上,用树枝在土里画着复查的路线。
“山西的复查就拜托你们俩。”沈策把蝗灾复查细则递过去,红笔标清了重点,“一是每块麦田都要查,尤其是之前蝗蝻多的地块,扒开麦秆看有没有虫卵;二是把剩余的苦楝叶分给各村,让百姓撒在麦田边,防漏网的蝗蝻;三是若发现少量蝗蝻,别慌,用草木灰拌槐叶撒上去,实在控制不住,立刻飞鸽传我。”
老陈接过细则,又把一包晒干的驱蝗草药塞给沈策:“大人,这草药泡水洒在粮袋上,能防蝗蝻爬进去,您带江南去。俺和王大爷一定查仔细,不让蝗灾复发!”王大爷也凑过来,把一袋山西红枣塞进沈策怀里:“大人,路上饿了吃,甜着呢,别亏了肚子。”
沈策没多耽搁,翻身上马,带着两名亲兵往江南赶。途经河南许昌时,粮库的苦楝叶香又飘进了鼻腔——春桃正蹲在粮囤边,用放大镜挑拣麦粒里的虫卵,李参军则在旁边记录防虫台账。“沈大人!您这是往哪去?”春桃见沈策来,赶紧站起来,手里的瓷瓶还攥着几只刚挑出的虫卵。
“去江南查粮商,胡二受了伤。”沈策简要说明情况,李参军立刻从怀里掏出一份粮种样本:“大人,这是俺们培育的耐旱麦种,您带江南去,若那边遭了旱,能补种;春桃还晒了苦楝叶粉,您带上,防粮生虫。”春桃也把一小包草药递过来:“这是治外伤的,胡二哥受伤了,能用上!”沈策一一接过,心里暖烘烘的,又叮嘱了几句许昌的防涝事,才继续赶路。
进江南地界时,空气里的水汽又浓了起来,路边的粮行门口却没了往日的热闹——只有零星几个人站在粮行外,手里攥着碎银子,却舍不得买粮。“掌柜的,能不能再便宜点?一两五一石也行啊,俺家娃快饿坏了!”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声音带着哭腔。粮行掌柜却不耐烦地挥手:“要买买,不买走!就二两一石,爱要不要!”
沈策翻身下马,快步走过去,从怀里掏出银子:“给我来两石粮。”掌柜见有人买高价粮,立刻堆起笑,刚想装粮,沈策突然亮出钦差令牌:“粮商钱六的余党在哪?胡二在哪?”掌柜的笑脸瞬间僵住,腿一软就想跑,被亲兵一把抓住。
“胡二哥在漕帮船上养伤!”掌柜的哆哆嗦嗦地说,“钱六的余党头子孙三,把粮囤在西郊的旧粮囤里,还派了打手看着,不让人靠近!”沈策当即让人把掌柜押走,快马往漕帮码头赶。
漕帮的大船上,胡二正靠在船板上,左臂用布条缠着,布条上还渗着血。见沈策来,他赶紧想坐起来,却疼得皱眉:“大人,您可来了!孙三囤了十万石粮,把粮价抬到二两一石,俺带人去拦,被他的打手砍伤了胳膊……”沈策赶紧按住他:“别动,先治伤。春桃给的外伤药带来了,我帮你敷上。”
敷药时,沈策问清了孙三的底细——孙三是钱六的小舅子,钱六被流放后,他接手了钱六的粮行,还勾结了几个小粮商,把江南的粮收上来囤着,等着抬价卖。“西郊的旧粮囤,俺去过一次,周围有二十多个打手,还装了铁门。”胡二忍着疼说,“张老汉和阿福也去试过,想偷偷看看粮囤,被打手赶出来了。”
沈策当即订了查粮囤、抓余党的方案:
1。找向导探路:让张老汉带着阿福,假装去西郊捡柴,摸清旧粮囤的打手数量和换班时间——张老汉熟江南的小路,阿福年纪小,不容易引起怀疑;
2。突袭抓打手:沈策带五十名衙役和漕帮兄弟,趁打手换班时突袭,用渔网拦住粮囤大门,防止打手逃跑;亲兵则绕到粮囤后面,堵住后门,断他们的退路;
3。查粮平价:抓住打手后,打开粮囤,清点粮食数量,将粮分运到胥溪漕道的三个赈灾点,按五钱一石平粜,让百姓能买到平价粮;同时贴出告示,让其他勾结孙三的小粮商主动交粮,既往不咎,否则严惩。
当天傍晚,张老汉和阿福就回来了——张老汉手里的柴捆里,藏着一张画着粮囤布局的草纸:“孙三的打手分两班,每班十人,酉时换班;粮囤有两个门,前门有铁门,后门是木栅栏。”阿福也补充道:“俺看见粮囤里堆得满满的,全是粮袋,上面印着‘钱记’的字样!”
沈策立刻带人出发,趁酉时打手换班的空档,衙役和漕帮兄弟悄悄围了旧粮囤。“动手!”沈策一声令下,渔网瞬间拦住前门,打手们刚想反抗,就被衙役按在地上;绕到后门的亲兵也堵住了几个想逃跑的打手,没一会儿,二十多个打手全被抓了。
孙三正坐在粮囤里的账房里,算着卖高价粮的利润,见沈策进来,吓得手里的算盘都掉了:“沈大人,俺……俺就是帮钱六看粮,没囤粮抬价!”沈策指着满囤的粮袋:“这十万石粮,不是囤粮?二两一石的粮价,不是抬价?按律,你勾结余党、囤粮牟利,当斩!”孙三“扑通”跪下,连连求饶,却还是被亲兵押走了。
第二天一早,粮囤里的粮被分运到三个赈灾点,百姓们排着队买粮,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张老汉扛着两石粮,笑着对沈策说:“大人,这下俺们再也不用吃高价粮了!阿福还帮着发粮呢,干劲十足!”沈策顺着张老汉指的方向看去,阿福正帮着衙役给百姓装粮,小脸上满是认真。
处理完江南的事,沈策让人把孙三的供词和《江南平粮价奏疏》快马送京,又安排胡二盯着后续——让小粮商交粮、赈灾区再留五日,才带着亲兵往京城赶。路上,他总想着山西的复查,不知道老陈和王大爷有没有发现漏网的蝗蝻,心里总有些不安。
赶到京城时,各省粮官己在户部衙署等候,手里都拿着本省的粮政台账。康熙见沈策来,立刻让人设案:“你可来了!各省的粮种推广、粮库修缮都等着定方案,山东还提了春旱补种的问题,河南想多要些苦楝叶粉防虫。”
沈策坐下后,立刻和粮官们议起粮政:
-粮种推广:把河南培育的耐旱麦种,分给山东、山西等易旱省份,每亩地给两斤种子,派农官去教百姓种植;江南则推广耐涝稻种,防止夏涝毁苗;
-粮库修缮:各省粮库按“北方防蛀、南方防潮”的标准修,北方粮库加铺苦楝叶层,南方粮库垫高地基,加设通风口;
-应急储备:每个省设“应急粮囤”,储备五万石粮,遇灾时先开应急粮,再调其他省份的粮,避免百姓断粮。
议到一半时,亲兵捧着一封急信跑进来,信皮上写着“老陈自山西寄”:“大人!忻州东部的麦田发现少量蝗蝻,俺和王大爷正用草木灰拌槐叶撒,可担心还会扩散,盼您尽快回来!”
沈策捏着信,心里犯了难——回山西,能及时控制蝗蝻,防止扩散;可京城的粮政还没议完,粮种推广、粮库修缮的方案还没定,各省粮官还在等,若现在走,恐误了全国的粮政规划。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即刻返山西控蝗蝻,派户部主事代议粮政方案B。留京城议完粮政,再带粮种返山西助控蝗——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