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粮库的油布刚铺好,沈策捏着广东急信,指尖在“海寇抢粮船、杀船工”的字句上反复用力——沿海百姓若断了粮运,怕是要重蹈逃荒覆辙。他转头看向周巡抚,对方正带着沙土司清点赈灾粮,阿福(从山东赶来的)蹲在旁边,帮着把散落的麦粒装进麻袋,小手上沾着云南特有的普洱茶粉。
“云南的事就拜托您二位。”沈策把后续细则递过去,红笔标清重点,“一是粮库东角的修复,梁木要用西双版纳的硬楠木,比松木更抗烧;二是巡逻队的磨合,土司兵和护粮队每日辰时演练,熟悉彼此战术;三是赈灾点再留十日,等百姓全回村再撤,给每户多补两斤茶籽,云南适合种茶,能添份生计。”周巡抚接过细则,又递上一袋晒干的普洱茶:“大人,广东湿热,这茶能祛湿,您带上;阿福娃就留在云南,俺帮您照看,等您回来带他看洱海。”
阿福听见要留下,眼圈微红却没哭闹,只把怀里的布包递给沈策:“沈大人,这是俺在山东捡的贝壳,您带路上玩,想俺了就看看。”沙土司也凑过来,把一把镶嵌着宝石的弯刀塞进沈策手里:“这刀是俺土司府的宝贝,削铁如泥,您带海上防身;俺会帮周巡抚盯巡逻队,不让侬智高的残余作乱!”
沈策翻身上马,带着两名亲兵往广东赶。快马走了西天,途经广西桂林时,特意绕去粮库看了看——粮官正带着人给粮囤刷桐油,见沈策来,赶紧递上一份沿海粮运台账:“大人,桂林粮库备了三十艘快船,若广东需要支援,俺们随时能调;这台账记着广东沿海的粮船路线,您带上能用。”沈策接过台账,又叮嘱了几句防瘴气的话,粮官笑着说:“俺们备了艾草,每天烧在粮库周围,没瘴气!”
进广东地界时,海风裹着咸湿的水汽扑面而来,路边的渔船歪歪斜斜地泊在港里,船帆破损不堪,渔民们蹲在码头叹气。“大人,海寇抢了俺们的渔船和粮船,还杀了俺兄弟,现在没人敢出海,家里的粮快吃完了……”一个渔民红着眼眶说。沈策赶紧掏出麦饼递给渔民,又问清海寇头目叫海鲨,藏在万山群岛,才策马往广州粮库赶。
赶到广州粮库时,日头己偏西。广东巡抚吴大人正带着衙役加固粮库围墙,墙上插着弓箭,粮库门口堆着沙袋,水师将领林将军则在旁边查看海图,海图上的万山群岛被画了个红圈,旁边写着“海寇船十艘、带火炮”。“沈大人,您可来了!海鲨带三百多人,抢了十艘运粮船,杀了五十多名船工,还放话要‘三日踏平广州粮库’!沿海百姓己逃荒大半,粮运全断了!”吴大人迎上来,官服上沾着海风带来的盐粒,声音里满是焦急。
沈策接过海图,指尖划过万山群岛周边的暗礁:“万山群岛多暗礁,海鲨熟海情,水师大船进不去,得用快船突袭。”渔民首领陈老伯凑过来说:“俺熟万山群岛的航道!群岛西侧有个‘隐蔽湾’,水浅却没暗礁,能停快船,还能设埋伏!”
沈策当即订了驱海寇方案,每一步都反复确认细节:
1。伪装侦查:陈老伯带五名熟海情的渔民,驾小渔船伪装成捕鱼船,去万山群岛侦查,标记海寇船的位置、火炮分布和岗哨,用白帆发信号——白帆扬起代表安全,白帆落下代表有海寇;
2。快船突袭:林将军调十五艘漕帮快船,船上装着火箭和渔网(火箭烧海寇船帆,渔网缠船桨),沈策带亲兵和水师士兵,趁夜绕到隐蔽湾,等陈老伯发信号就突袭,先烧海寇船帆,再用渔网缠住敌船,最后登船抓贼;
3。正面牵制:让水师大船停在万山群岛正面,船上挂着水师旗帜,假装要进攻,吸引海寇注意力,防止他们从正面逃跑;同时让渔民驾小渔船,在群岛周围撒上带铜铃的渔网,海寇船一动就会响,提前预警。
当天傍晚,陈老伯带着小渔船出发。海面上风平浪静,只有渔船划过水面的“哗哗”声。快到万山群岛时,陈老伯看见十艘海寇船泊在岸边,船上亮着油灯,海鲨正带着手下围着抢来的粮袋喝酒。他赶紧扬起白帆,悄悄划向隐蔽湾。
沈策见信号亮起,立刻下令快船出击。十五艘快船像离弦的箭,在海面上飞速行驶,海风卷起船帆,发出“呼呼”的声响。快到隐蔽湾时,亲兵们点燃火箭,“嗖嗖”几声,海寇船的帆瞬间燃起大火。海寇们慌了,想划船逃跑,却被渔网缠住船桨,动弹不得。水师大船也从正面冲过来,海寇们腹背受敌,有的跳海逃跑,有的被抓。
海鲨见势不妙,想乘小船逃去其他岛屿,却被陈老伯的小渔船拦住。“哪里跑!”陈老伯拿起船桨,朝着海鲨的小船砸过去,小船翻了,海鲨掉进海里,被沈策的亲兵抓住。“沈大人,俺们渔民的仇报了!”陈老伯激动得眼泪首流。
天亮时,战斗终于结束,海寇全被俘虏,抢来的粮也被运回广州粮库。沈策让人把海鲨押到广州城门口,当着百姓的面宣布他的罪行:“海鲨抢粮船、杀船工、害百姓逃荒,判斩立决!其他海寇愿意捕鱼的,分给渔船和渔网,去沿海捕鱼,再敢为非作歹,定斩不饶!”百姓们爆发出欢呼,之前在码头遇到的渔民,特意赶来给沈策送鱼干:“大人,这下俺们能出海捕鱼了!”
接下来的五天,沈策忙着巩固广东海防:
1。设海防巡逻队:从水师和漕帮各抽三十人,分成两班,每天在万山群岛、广州港等海域巡逻,每两时辰报一次平安,遇海寇就放红色信号弹;
2。粮船护航制:广州、泉州的运粮船,每五艘配一艘水师战船护航,战船上带火炮和盾牌,护航路线固定,每天辰时出发、申时返回,避免夜间行船;
3。安抚渔民:在沿海设“渔民安置点”,给逃荒的渔民发粮、发渔船,帮他们修复破损的房屋,还教他们新的捕鱼技巧,提高收成。
就在沈策准备写奏折汇报广东驱海寇成果时,亲兵捧着一封插着三根羽毛的急信跑进来,信皮上写着“山东巡抚孙大人急报”:“沈大人,山东沿海遭特大海啸,粮库被海水冲垮,麦粒全被淹,百姓逃荒,盼您速来赈灾,再晚就来不及了!”
沈策捏着信,指尖微微用力——信纸边缘被捏出褶皱。他走到广州码头,望着刚出港的渔船,渔民们吹着欢快的哨子,撒下渔网,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海防巡逻队的快船正缓缓驶离,船头的红旗在海风里猎猎作响。广东的海防刚稳住,巡逻队还在磨合,渔民的安置点也需再留几日;可山东的海啸更急,粮库冲垮,百姓逃荒,晚一天去,就多一分危险。
风卷着海水的咸味吹过来,沈策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广东的安稳要保,山东的百姓要救,两边都是生计,哪一边都耽误不起。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即刻赴山东赈海啸救百姓,派吴巡抚留广东固海防B。先留广东完海防安置,再赴山东赈海啸救粮荒——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