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光照进谷底,众人看见不可思议的一幕:那些枯骨口中的玄音石纷纷脱落,漂浮空中,排列成一条螺旋阶梯,直通云霄。阶梯尽头,隐约有光门浮现。
“那是……声之彼岸?”明心喃喃。
李昭摇头:“不,是‘听见’本身的具象化。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这条路就不会消失。”
他们没有踏上阶梯。而是转身,搀扶着虚弱的同伴,一步步走出山谷。
身后,废墟中传来第一声啼哭。一名随行医妇从尸堆旁抱起婴儿,惊喜道:“活着!还有活着的孩子!”
小满冲过去,颤抖着接过襁褓。孩子脏污的小脸上,一双清澈眼睛正望着他。
他含住骨笛,轻轻吹出一个单音。
婴儿咧嘴笑了,挥舞着手臂,发出人生第一个音节:
“啊??”
那不是“我在”,却比任何语言更接近本源。
三个月后,朝廷颁布《真言律》:凡篡改、伪造、压制他人言语者,无论官职高低,皆以“窃心罪”论处;全国设立三百六十座“民声塔”,昼夜开放,供百姓自由陈述;每岁春典,由民声卿主持“初声祭”,纪念所有曾为发声而受难之人。
李昭未出席典礼。他在望归村旧址种下一棵桃树,树下埋着那支骨笛。小满问他为何不再吹奏,他笑道:“有些声音,该交给年轻人了。”
阿禾来看他时,带来一幅画:十八万卷轴在空中交织,形成巨大的“我”字,下方万千铜牌如星河流动,每个光点都在闪烁,仿佛呼吸。
“我把它挂在了皇宫正殿。”她说,“每天清晨,启平帝都要看着它说一遍‘我在’,才能开启朝会。”
李昭点头,望向远方群山。暮色中,一座新村落正燃起炊烟,孩童追逐嬉戏,大声呼喊彼此的名字。
风吹过耳畔,檐铃轻响。
三短,两长。
又一声稚嫩童音遥遥传来:
“妈妈,我在追小鸟!”
紧接着,另一道声音笑着回应:
“我也在!”
他闭上眼,嘴角微扬。
这世间最珍贵的,并非英雄振臂一呼,而是千万普通人,在阳光下自然地说出自己的存在。
多年后,一位史官请教小满:“为何‘静默时代’终结于北境矿难,而非朝堂政变?”
小满指向院中一面墙??上面挂满了各式铜牌,有金有铁,有粗有精,每一块背面都刻着一句话。他随手摘下一块,递给史官。
只见背面写着:
**“你说‘我在’,你就还在。”**
“因为推翻暴政的,从来不是刀剑。”他说,“是不肯闭嘴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