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寻大喜:“谢陛下!”
朱元璋又叮嘱:“此事暂且保密,若让御史闻风上奏,朕也保不住你。”
马寻点头称是。
数日后,马寻召集亲信于自家别院密议。除李景隆、余宏外,还有工部主事宋礼、水师千户陈祖义等人。
马寻摊开一幅巨大海图,正是其父所绘《寰宇通志》残卷。图上赫然标注着一条从辽东经白令海峡通往美洲西北海岸的航线,沿途标有补给点、洋流方向、季风规律。
“此图乃先父游历极北时所得,据他说,当年有商遗民部落冬季踏冰而行,穿越冻海,抵达彼岸。”马寻指着图上一处标记,“此处名为‘金山湾’,传说地下埋藏赤金,遍地皆是。”
陈祖义瞪大眼睛:“真有此事?”
“千真万确。”马寻沉声道,“我已派人查证,辽东渔民确有传闻,每逢寒冬,海面结冰千里,可行牛马。若有船队趁春融之际顺流而下,极有可能抵达彼岸。”
宋礼皱眉:“可船只如何越过冰障?冰凌锋利如刀,稍有不慎便会船毁人亡。”
“所以要用特制破冰船。”马寻早有准备,取出一份图纸,“船首加装铁撞角,船体加固三层木板,夹层填充油毡防寒。船上备足火药,遇厚冰可炸开通道。”
众人惊叹不已。
李景隆却担忧道:“资金从何而来?陛下说了,不动国库。”
马寻笑道:“我自有办法。魏国公府、徐府、李府各出三成,其余由我马家承担。再招募海商入股,许以将来所得利润三成归投资者。”
余宏犹豫:“若失败呢?”
“那就当是我马寻一场豪赌输了。”马寻豪气干云,“但若赢了,我大明将开辟前所未有之疆土!”
会议结束,众人各自行动。
与此同时,太子朱标却被困在文华殿中苦读兵法。朱元璋虽允其孙自由成长,却仍严令朱雄英每日习武修文,不得懈怠。
这日,朱雄英练完枪法,满头大汗地跑进书房,见朱标正伏案疾书,忍不住抱怨:“爹,您何必如此拼命?爷爷都说不必拘束我们了。”
朱标抬头,神色疲惫:“你不懂。皇上虽宽仁,可朝局复杂。舅舅掌军校,姑父管国子监,连燕王都在积极建功。我们若不争气,将来如何立足?”
朱雄英挠头:“可我觉得骑马打仗挺有意思,读书太闷了。”
朱标叹气:“你以为打仗光靠勇猛就行?排兵布阵、粮草调度、地形勘察,哪一样不需要学问?你舅舅马寻看似粗犷,实则熟读兵书,连徐达都赞他‘胸有丘壑’。”
朱雄英撇嘴:“可他也不爱读书啊。”
“谁说不爱?”朱标冷笑,“你可知他书房藏了多少孤本?《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连西域传来的《亚历山大兵法》都有抄本!他只是不愿装模作样罢了。”
朱雄英怔住。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马祖佑蹦跳着进来,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雄英!快看,这是我舅舅新编的《实战兵法摘要》,专讲怎么带兵打仗!”
朱雄英一把抢过,翻了几页,顿时两眼放光:“哇!这上面说骑兵冲锋要分三波,第一波诱敌,第二波主攻,第三波包抄!比先生教的好懂多了!”
朱标接过一看,眉头微皱:“这内容倒也精辟,可未免太过激进。战场上哪容得这般精细调度?”
马祖佑嘿嘿一笑:“我舅舅说了,兵法本就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胆子够大,脑子够灵,就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