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正在形成。
三天后,第一支远征小队集结完毕。
由张晓雯带队,携带五株成熟的忆草植株、三套便携式情感共振器、以及一份刻录了全球四十万段真实故事的量子存储盘。任务代号:“火种9”。
出发前夜,陈屿独自回到忆园。
教室已清理完毕,黑板上还留着他最后一次授课的痕迹:
>“什么是梦魇?”
>
>“是被遗忘的真相。”
>
>“什么是希望?”
>
>“是仍有人愿意讲述。”
他坐在讲台边,点燃一支蜡烛,将那瓶“星星的灰”放在烛光前。微尘在暖光中缓缓升腾,像无数细小的灵魂起舞。
女孩悄悄走进来,抱着她的录音机。
“叔叔,我也写了一个故事。”她递上一张画纸,上面歪歪扭扭地画着一艘纸船,船上站着许多人,包括陈屿、D-01、C-18,还有她自己。
“我想让他们一起去海边。”她说,“这次,不要再分开了。”
陈屿接过画,郑重地夹进笔记本。
“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讲述者。”他说。
女孩笑了,跑出去和其他孩子玩耍。月光洒满山顶,风带来远方的歌声??不知是谁开始哼唱《回家》,很快便有更多人加入,歌声越传越远,直至融入星空。
陈屿仰头望去,忽然发现夜空中一颗新星悄然亮起,位置恰好对应火星的方向。
他笑了笑,合上笔记本,轻声说:
>“走吧,该送你们上路了。”
次日清晨,火箭升空。
火焰划破寂静,载着记忆、声音与未竟的约定,飞向那颗红色星球。而在发射控制室的角落,一台无人注意的老式收音机自动开启,播放着那段永不重复的童声叙事:
>“从前有个孩子,他住在梦里……”
而在遥远的火星,沙漠边缘,那株初生的忆草轻轻摇曳,叶片上的露珠映出地球的模样。
像一颗泪,也像一颗星。
火种已启程。
梦,仍在传递。